黄巢(公元820年-884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878年至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公元880年12月13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史料记载公元884年6月15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有说黄巢失败后侥幸逃脱,潜心修习佛法,成为一代高僧,出家为僧。
由于历史原因,黄巢一生流下来的诗只有三首。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他人生的三个不同时期,可以说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第一首:《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词是少年黄巢写的,第三、四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少年黄巢的远大志向,如果有一天我当了青帝,我就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简直是霸气外露,也预示了他今后的起义和称帝。
第二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那是黄巢攻陷长安后,豪气冲天,看着满城的黄巾军,觉得天下尽在我手,一时志得意满时而作。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广的一首诗。张艺谋导演曾借用了其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句作为影片名。其实,他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围困长安,诗兴大发,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而且,透过那盛开的黄色菊花,仿佛让人看到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这首《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第三首:《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曾经的一代枭雄,终为僧侣。年迈之时,只能在明州的望春桥上独倚栏杆,细细品味着风云岁月,冷眼旁观着纷乱的天下。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而今布衫木鱼,晨钟暮鼓,英雄暮年,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