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期,中国北方兴起了一大批游牧民族,在唐王朝文治武功的压力或感召下,他们纷纷选择归顺,尊奉李唐皇帝为天下共主。
为了管理这些游牧民族,唐王朝先后设立了安东、安西、安北、单于等四大都护府,管辖着北方大片土地,而能够出任大都护的均是帝国最为优秀的军事将领。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的冬天,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应约造访突骑施部落。突骑施属于西突厥的一支,其首领乌质勒有意和唐朝通好,郭元振先行前往谈判。
恰好那一天天降大雪,风也很大,郭元振站在大帐前和乌质勒商讨军事。雪越下越大,郭元振谈兴高涨,始终没有动脚,出于礼貌,乌质勒也一直站在外面作陪。
然而,乌质勒年老体弱,耐不住风寒,回去之后就一命呜呼。乌质勒的儿子娑葛很生气,认为郭元振做了手脚,故意将他父亲害死,想起兵攻打郭元振。
副使、御史中丞解琬得知消息后,劝说郭元振连夜逃离此地。郭元振道:“我以诚心对待他们,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再说我们都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就算是想逃走,又能逃到哪里去?”
是夜,郭元振一直十分镇静的躺在床上,没做任何防备。也许是出于对郭元振的忌惮,娑葛跃跃欲试了一晚上,终究没有出兵袭击。
第二天一大早,郭元振来到乌质勒的牙帐吊唁,放声大哭,十分悲伤。娑葛被不禁被郭元振的义气所感动,还是选择继续和唐朝通好。
一场聊天能把对方聊到死,这可能是中国军事外交史上的唯一一次,看来这位郭元振的身体素质不是一般的强。
除了身体素质好,郭元振更为难得的是危机处理能力,临危不乱,有惊无险的化解了一起外交风波。也难怪他日后能够出将入相,当得起有勇有谋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