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快哉风吹天下!支持原创,坚持原创!请关注快哉风吹天下!
话说当年,及时雨宋公明在浔阳楼题诗一首,诗云: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其实宋江没什么凌云壮志,一生所求不过是朝廷的铁饭碗而已,与黄巢相比可远差了!自古山东出好汉!黄巢和宋江都是山东人,不同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笔的一页。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人物烙印。孰重孰轻,见仁见智!
黄巢,唐朝山东菏泽人。五岁吟诗一首: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在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有人说,黄巢从小胸怀大志,姑且那么一说吧。一个五岁的孩子就有推翻唐朝自己当皇帝的志向?我是不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黄巢从小喜欢菊花。这也仿佛注定了其结局的悲催!
菊花在古诗词中寓意品格坚贞,性情孤傲。有诗为证:宁可枝头抱死香,何曾吹落北风中。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菊花花性孤寒,独行特立,孤傲不群。这与黄巢的性格很匹配。他那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其实就是他一生性格的写照。历史教科书上,黄巢是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被歌颂的对象。但是,单就人性来说,黄巢性格残暴,嗜杀成性。公元879年,攻广州,杀12万人。880年攻长安,到883年败走长安,期间杀人不计其数,并把长安付之一炬,千年古都从此没落!黄巢兵败围陈州300余天,军粮匮乏,于是造巨碓,建人肉工厂,流水线生产人肉,日夜不辍。吃光了陈州百姓,又劫掠四方。恐怖不?骇人不?灭绝人性不?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是黄巢科举考试不第后写的,也是以菊花言志。全诗氛围怨气冲天,杀气腾腾!用现在的白话去叙述这首诗的大意就是:小子,你等着,等到时机到了,我领着兄弟弄死你全家,霸了你的家!表面上看,黄巢英雄气概,大志凛然!实则心胸狭窄,报复心理极强。
菊花,“花之隐逸者也"。你看陶渊明傍晚没事欣欣然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听唐伯虎也在感怀:“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这两首含有菊花的诗,表达都是对故园的眷恋,诗人借菊咏志,暗含对“出世”隐循,诗酒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赋予菊花远遁江湖,归园田居,向往“出世″生活的寓意。而黄巢爱菊,却与菊花暗含寓意背道而驰。黄巢家里是经商的,不算贫下中农。但他不满足,时刻想升官发财,积极参加了几次科考,但实力不允许,结果都铩羽而归。实力不允许,你说怎么弄?一般人就认命了,黄巢不是一般人,他反了!这就是黄巢,从不眷恋家里那一亩三分地,憋着一股邪气,不惜杀戮天下苍生,也要积极“入世″!但结局也注定失败!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人生再次跌入低谷,并从此消声匿迹,有人说黄巢兵败,众叛亲离,黄巢被其外甥所杀。如果是真的,我们不免唏嘘!但细想其一生杀伐太重,不免天怒人怨,有如此结局,也在情理之中。也有人说黄巢兵败,隐匿洛阳,遁入空门当了和尚。如是说,倒符合菊花“花之隐逸者也"之寓意。一生征战,最后虽末过上诗酒田园的生活,但遁入空门,远离红尘,也与菊花"出世″之花语相同。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这首诗传说是黄巢当和尚后在洛阳天津桥写下《自题像》一诗。黄巢一生戎马倥偬,叱咤风云,最后身居洛阳,站在著名景点天津桥上却无人认识!英雄迟暮,无限悲凉!人生就是这样,波澜壮阔一时,后归于平静如水!“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后主与黄巢殊途同归。但不管怎么说,黄巢乃大丈夫,真英雄,还是很令人钦佩的!
(菊花摇曳,凭吊古人,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