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释义】
[昔]过去,曾经;
[徇齐] 思维反应迅速,徇,迅速之意;
[春秋]代指年龄;春乃发生,秋乃收成,指生命的一个周期;一春一秋代指一年;
[岁] 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
[动]脉动。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作]行、走、坐、卧等动作统称为作;
[衰]衰弱,减缓;
[年]年寿;一春一秋代指一年;比喻人的身躯寿命。
[时]四时,春夏秋冬,代指天地节气的变化。
[世]人世间。
[异]不统一,不一致。
[将]休养,调养。
【译文】
曾经,黄帝出生时精神灵动,弱小时能语言交流,幼小时思维反应迅速,长大后性情敦厚,才思敏锐,成人后而登天。黄帝问于天师说:我听说上古的人,年龄超过一百岁,而其脉动循环,生活起居动作不衰弱。现在的人,年龄五十他的脉动循环,人的行走坐卧都已经衰弱了,是天地四时节气与人世间不一致?还是人失去休养?
【解析】
文章第一句是讲述了黄帝的才思和性情,为后面的对答和讨论做个铺垫,因为黄帝性情敦厚所以对百姓疾苦非常在意,要将医学知识整理然后传授于世间,以减轻人民的疾病之苦。再因为黄帝才思敏捷,智慧灵动,所以他能向岐伯请教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在后面的篇章中直接表述或讲解医道知识。在文章的第二句中,身体的生长周期为春秋,为年的概念,和日月变化的三百六十日为一岁作以区分,这是两个时间轴;人的身体不注意休养,五十岁就已经衰弱了,也是未老先衰的意思。在讲到衰弱时,特意说到“动作”这个词,此处的“动”代表的是脉动,血液循环的意思,“作”指得是人行走坐卧基本的肢体动作。这一点和“人将失之耶”相应对。
【原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释义】
[知道者]知,知掌;指掌握了阴阳变化规律的修行者;
[道]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阴一阳呼应变化谓之道;
[术]方法,技能,技巧谓之术。
[数]阴阳四时五行道之变也,谓之数。
[节]时节;指每日有饮食时间节点,四时有饮食规律。
[起居]起床、入睡;
[常]木火土金水运转的规律;
[妄]乱也;离于道则妄,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形]形骸;形体身躯;
[神]血气和,而神生;血者神气也;
[俱]全也;完整存在;
[天年]身躯乃父母孕育,父母赋予身躯的天定寿命。
[浆]浆水,古代饮料的统称;
[妄]乱也,虚也;离于道则乱,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常]合于道则常;吻合自然大道的规律;
[欲]贪求外物而不舍,心神不休而精竭;
[耗]轻劳不休;
[真]奉养身躯的真气。
【译文】
上古时期的人,其中掌握了阴阳变化之道的修行者,取法于阴阳之道,其做事的方法技巧与道的变化相和,表现在饮食有时节,起居于五行的变化规律相和,其劳作和于道而不妄。所以他们的形体于精神都俱全,身躯能够用尽先天赋予的年寿,度百岁身体尽终天年而腐朽,神乃离去。现在的人不是这样的,现在的人把酒当做饮料狂饮,把离于道的妄念,妄行当做大道坚持。醉酒入房,贪色而竭尽全身的精气,整日轻劳但思虑不休耗散真气,不知道保持精神饱满,时时御神让自己的心如猿如马,以求内心畅快;昼不醒,夜不眠熬夜贪求快乐,所以这些人五十岁就已经衰老了。
【解析】
曾经有年轻人向大师求教,如何才能得道?大师回答说:“吃饭睡觉”;年轻愕然。又问到“如何吃饭,如何睡觉?”,大师答曰:“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是睡觉”;可谓明白道理容易,坚守大道太难。德以明道,品修圆通,有高尚道德的人,看待问题的层面往往比较高,做事的方式和方法让大多数人容易接受。守道亦修道,但修的不是道,是内心的自我,智慧之眼洞穿一切虚妄,何?能动我心。道不需修,道不需守,处处和道。
- 上一篇:成语“黄粱美梦”的出处,游览黄粱梦吕仙祠
- 下一篇:旁友,有兴趣看篇小“黄”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