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之战被吴国将军陆逊打败后,退军白帝城。孙权主动求和,刘备当然同意了,可惜乐极生悲,刘备在不久后就挂了。
出乎刘备和诸葛亮意料之外,孙权用的是缓兵之计。同年,孙权在两国边界黄鹄山,修建了一座军事岗楼,用来监控蜀国动向。
此时,蜀国上下沉浸在一片丧乐中,都没有注意到长江对岸,竖起来一座楼。
三国中,曹操拥有北方的中原地区,拥有历史悠久的长城来抵御外部侵略。
吴国、蜀国不同于曹操的地盘,这两个地方山岭高耸,不太好修长城,另外又有长江各支流汇入。所以吴蜀两国防御系统多以水路为主,曹操则以陆战为主。
所以,这座楼的建立,就像长城的烽火台。为了镇守边关,孙权下令修城,著名的下口古城因此建立。直到魏晋南北朝时,这座楼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
它便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黄鹤楼。
02
一转眼就到了唐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和国际影响力最强大的时期。国家安定,民族繁荣,战争远离了人群,已经不需要黄鹤楼这样的军事要塞。
但是不要紧啊,黄鹤楼依山而建,濒临长江,视野开阔,这点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用于旅游啊。
登楼远眺,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俯瞰江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气势磅礴而雄伟。此等景色,就是黄鹤楼观景的妙处。
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想到去黄鹤楼看景致,总之,黄鹤楼的美名就这样传到普通百姓耳朵里。崔颢就这样被吸引到这里。
看过景色之后,思乡的诗人,写下了传世名作——《黄鹤楼》。
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对仗工整,平仄相宜,极为难得是意境开阔,描写的风景如画般美丽,诗人的思乡之情也融入其中。
《沧浪诗话》将这首诗称为“唐代七律之首”,当然这首诗也是崔颢的代表作。
这首诗也蕴含了黄鹤楼的得名由来。
相传,曾有仙人在此修炼,飞天之际,仙人架一黄鹤而去,因此得名黄鹤楼。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也从侧面说明黄鹤楼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崔颢这首诗虽然后来大受赞誉,但并没有收到过多的赞誉。崔颢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遇到唐代大诗人李白才有所改变。
03
仰天大笑出门去,李白闲着没事就出去旅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位童鞋还是一个才子,写出的诗文吊打同时代的各路大V,妥妥的爆文收割机,那身边的铁粉们一窝窝的。
有些地方,只要经过有沾点李白的光,那都成了爆款。搁现在,李白就是行走的咪蒙+鹿晗+徐霞客。
游遍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的愿望,这次他来到了黄鹤楼。
以前的诗人写诗都是直接写在墙上的,崔颢的诗也在黄鹤楼墙上。李白看了以后,觉得自己写的不怎么样,就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是李白服过谁?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崔颢,被李白一称赞,一时间名声大噪。
单说李白,就有好几首是和黄鹤楼有关,最出名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现代著名文学家余光中先生曾说,“翻遍整个唐诗,最美的风景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将对友人的无限期许都融进这七个字中,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愿朋友你一路顺风。
除了送别之外,李白还和朋友一起听音乐。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样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思乡之情就这样扑面而来,“江城”也变成了武汉的称谓。
04
黄鹤楼经过李白的推荐,摇身一变成了唐代大V的网红打卡地。
推敲大神贾岛来了,留下一首《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和李白对诗这事,怎么少得了李白的老对头王维,他也提了一首诗在墙上。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推广诗歌平民化的白居易也来凑热闹,诗云: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的刘禹锡,也不甘落后的题诗。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这些唐代有名的大诗人,一窝蜂往黄鹤楼跑,跟打了鸡血似的比赛。史载,到了唐朝永泰年间,黄鹤楼转型为大型旅游胜地,那就是现在云南洱海。
唐代很多文人骚客在这里游览,也在这里吃饭。夏口古城的GDP那是蹭蹭的长,黄鹤楼的墙壁那可遭了秧,后来的诗人都没地方写了。
到了宋代,陆游、范成大这几位诗人都只能写到栏杆上。由此可见,景区乱写乱画是一件非常不可取的行为。
之后,黄鹤楼的状况也随着唐宋的繁华而去,到清朝同治年间,黄鹤楼三次被毁,三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是1985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鹤楼。
作者:卓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