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去世,终年86岁,去世时枕下还放着一本《长征回忆录》。6月18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由叶剑英同志主持,邓小平同志致悼词,总结了郭沫若的一生。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早在“ 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他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他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扶持和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鲁郭茅巴老曹”,这是现代文学史上常说的座次表,比较权威。前些年,网上有华文“世纪文学60家”全民网络大评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等等版本,郭沫若“老二”的位子被沈从文甚至金庸取代不说,他本人更是排到了30开外。
除此之外,郭沫若的人品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也饱受诟病。
2018年是郭沫若逝世40周年,我们该如何心平气和地去认识他呢?
关于郭沫若的一些黑料
1926年本来在广东大学(即今中山大学)当文科学长的郭沫若,到北伐军去当了一个政治部副主任。第二年汪蒋之争时,他写了一篇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号召反蒋。没想到最后蒋赢了,郭沫若仓皇出逃日本。1937年郭沫若回国,蒋介石已成为全国抗战的领袖。郭沫若赶紧写了一篇《蒋委员长会见记》在报上发表,对蒋介石大加颂扬,3次描写蒋的眼睛:“眼睛分外的亮”、“眼睛分外有神”、“眼神表示了抗战的决心”。
此类事例还有很多。例如,郭沫若与鲁迅积怨很深,他逃亡日本还不忘以“杜荃”的笔名写了篇《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骂鲁迅是“二重反革命”、“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谛”。可是鲁迅去世后,郭沫若马上见风使舵,写了《民族的杰作》《坠落了一个巨星》《不灭的光辉》等系列悼念文章,还写了一幅挽联:“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饮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后来觉得不过瘾,又写了一副白话文对联赞颂鲁迅:“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至于以前骂鲁迅用的“杜荃”,郭沫若到死都不敢承认是他的笔名。
还有对江青。1967年6月5日,郭沫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讨论会上当着江青的面朗诵了口号诗:“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奋不顾身地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我们要使世界舞台也充满工农兵的英雄形象。”该诗(是诗吗?)还发表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1976年10月,“四人帮”被逮捕,他马上又写了口号词《水调歌头》,里面有一句写江青的:“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
郭沫若1949年11月写给斯大林的超肉麻祝寿词《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和1950年2月写的鼓吹外蒙古独立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还有“人人齐唱《东方红》,意气风发心情舒,万岁万岁长欢呼!”等口号诗也让人诟病。后来文化圈里评选出一个京城“四大不要脸”:郭沫若、冯友兰、老舍、臧克家;第二种版本是:郭沫若、冯友兰、周一良、杨荣国。反正都是郭沫若领衔。林语堂评价“郭沫若集天下肉麻之大成”倒也贴切。
“后母戊鼎”错念成“司母戊鼎”,误人子弟十几年
说起郭沫若,大部分人只知道郭沫若是一位文学家、学者。但其实郭沫若的身份可不止文学家这一个,郭沫若还是考古学。现如今有很大一部分对郭沫若的评价是比较负面的,说好听一点郭沫若是考古学家,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挖墓的。
20世纪时期,郭沫若挖掘过很多中国历史久远的坟墓,其中包括明朝万历皇帝的坟墓。其实不仅万历皇帝的坟墓被郭沫若挖掘,就连中国女皇帝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坟墓差点就被郭沫若给挖了。万历皇帝的棺椁被打开后,大家得到了很多关于明朝的信息,同时得知了万历皇帝腿上患有隐疾,因此大家开始猜想万历皇帝不上早朝的原因可能与他的腿疾有关。但是由于技术的缺乏,得到的信息有限的同时,还让很多历史文物遭到了破坏。当后来武则天坟墓被发现后,兴奋的郭沫若想要立刻动工,然而却没得到批准,因此武则天坟墓才得以保存下来。
由于郭沫若挖掘了坟墓而造成的文物损失量很大,并且很多对于研究历史有着很大的作用,一次具体的损失还无法估计。郭沫若不仅让很多文物遭到破损,同时还因研究闹出过失误,认错一字,误人子弟十几年。
中国现如今出土最早的青铜器是一个名为“后母戊鼎”的青铜器,这个青铜器来自于千年前的商朝,可见这个青铜器绝对是由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让人惊喜的是,在这青铜器上还有文字,由于商朝文字是反着念,因此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后母戊鼎”,而当时由于郭沫若的失误,便将这几个字念成了“司母鼎”。
虽然只是念错了几个字,但是中国的课本上却以“司母鼎”教导学生,因此可以说因为郭沫若的失误,误人子弟十几年。然而这个失误不仅误人子弟,同时还让人对这坟墓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司母鼎”一词可以说 “后母戊鼎”有着天壤之别,“后母戊鼎”一词可以看出墓主人的身份是一个王后。然而正是这个失误,让大家对于墓主人的认知发生了错误。
现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据说已经改过来了,但当年上学的一辈人,很多都只记得“司母戊鼎”!
郭沫若的三次婚姻
郭沫若在私生活上同样引人关注。公开的资料记载中,郭沫若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但是,这三次结局都不太美好。
他的第一任妻子叫张琼华,年长他两岁,是父母为他挑选的。1912年,在父母的安排下,20岁的郭沫若娶了22岁的张琼华为妻。这注定是一场不幸的婚姻,郭沫若对妻子没有一点感情,与新婚的妻子只共同生活了5天,他就逃婚离家,去追寻新的理想与幸福去了。两人并没有离婚,此后的岁月里,张琼华一直坚守在郭沫若的老家,为了守了68年的活寡。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位日本女子,名叫佐藤富子(后来郭沫若给她取了个中文名字叫郭安娜)。佐藤富子出身于日本望族,毕业于日本的仙台女校,是个思想开放的知识女性。1916年,22岁的女护士佐藤富子,在她工作的医院结识了24岁的郭沫若,不久,两人就发展到同居关系。他给佐藤富子取了个中文名字——郭安娜。
两人的结合,并没得到安娜家人的承认,安娜为了心爱的异国情郎,不惜与父母断绝关系。当时的郭沫若只是一个穷学生,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靠翻译挣钱。那段清贫的日子,富子含辛茹苦地坚持着,先后为郭沫若哺育了四儿一女。
但是,郭沫若回国后,就断了与安娜的联系。1950年,郭安娜知郭沫若生活得非常滋润后,就带着孩子们万里投夫,没想到,却被郭沫若拒之门外。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安排,安娜加入了中国籍,定居中国,直到1995年病逝,享年101岁。
郭沫若之所以狠心地拒绝了郭安娜,是因为当时他已娶了第三任妻子——于立群。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后,又认识了富家女、电影明星于立群,两人于1938年开始同居,一年后,才在重庆补办了婚礼。当时为他们主持婚礼的周先生就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
婚后,于立群给郭沫若生下了四男二女。郭沫若确如周先生所愿,没有再折腾,他与于立群一直生活到生命的终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去世。1979年2月,从丧夫的悲痛中平静下来的于立群,开始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没想到在整理书信时,却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自己的姐姐于立忱之死竟然与郭沫若有关。
于立忱,别名于佩琛,是于立群的大姐。于立忱是《大公报》的记者,1934年左右被报社派驻东京。正是在那段日子,她跟郭沫若有了许多接触,因为郭沫若的追求,所以两人产生了情愫。
但在当时,郭沫若与佐藤富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夫妻,所以,当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却让她打掉孩子。丧子之后的于立忱独自回国,由于不堪忍受郭沫若的绝情,忧郁成疾,最终于1937年5月自缢死亡。
与自己同床共枕几十年的男人,竟然对自己的姐姐做出如此不堪之事,这让于立群万难接受,心里承受的巨大痛苦。1979年2月25日,于立群也自缢死北京的家中。
对于于立群的死,官方消息却非常模糊,称其自杀的原因为:“其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于立群自杀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已不再重要,只是,但凡与郭沫若有关系的女人,结局都如此凄惨,这才是令人惋惜的。
在爱情、婚姻方面,郭沫若的行为一定称得上是负心汉。
如何心平气和地看待郭沫若
郭沫若是一个大家,他的成就是跨领域的,在多个领域都是一流乃至超一流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家、诗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那这只是在文学领域内说,同时又是大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一流乃至超一流的。郭沫若名义下有很多奖项,中国文联设立有郭沫若文艺奖、中国社科院设立有郭沫若历史学奖、中国作家协会设立有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中国作家期刊设立有郭沫若诗歌奖和郭沫若散文奖、中国科技大学设立有郭沫若奖学金四川作家协会设立有郭沫若文学奖。
孔庆东说,“今天有很多人攻击侮辱郭沫若,但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如郭沫若的百分之一。圣人伟人都有缺点,但因为这些缺点否定他,那就太狂妄了。我们今天的历史框架基本都是郭沫若奠定的,我们谈历史,谈来谈去都没跳出郭沫若的五个手指头,你可以在具体的哪个结论上不同意他,但你那不同意的思维还是他定下来的。比如关于什么时候是奴隶社会,什么时候是封建社会,你同意不同意他你都在谈论他划的那个框框。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关于古文字,因为他专门用了很多年时间专门研究这个甲骨文,那个时候也得有条件接触甲骨文,我们现在想研究都接触不到,你除非考甲骨文专业的博士,那否则你就没见过甲骨文是什么样的。我们系曾经有一个老先生非常自负,认为自己非常厉害,为什么非常自负呢,他说“我比郭沫若多认识五个字”——就这一条就可以走遍世界了。你想甲骨文多认识一个字都很难很难啊,他竟然比郭沫若多认识五个字,那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郭沫若书法当然也是一流或者说是超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