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9 08:44:43
阅读:

古代历史时期,围猎与鹰猎是北方少数民族里一种古老而极具地方民俗特点打猎手段。赵刘果儿本篇文章就浅谈一下成吉思汗开辟的元朝统治时期,元朝皇室和蒙古贵族们就特别酷爱狩猎一种方式"鹰猎"。

鹰猎,在元朝统治时期,蒙古人通过驯化饲养用作打猎的猛禽品种也比较多,熟知的有白海青(白上有黑点者)、海清、白黄鹰、黄鹰、皂雕、鸦鹘、赤鹘、兔鹘、角鹰、白鹞、崖鹰、鱼鹰、铁鹞、木骨鹞、崧儿、百雄、茸垛儿等。

"俱为羽猎之雄者"。《析津志辑佚.物产》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可是,在这些羽猎之雄者中最有名气的却是有着"万鹰之神"美称的"海东青",这是外观容貌上近似于鹰鹘的一种鹰,又可以称谓其为俊鸟、俊禽、俊鹘、俊鹰,但人们更习惯性称呼其为青鹘或海青。

"海东青"在唐朝封建政权统治时期,称谓为"决云儿",在宋朝政权统治时期称呼其为"青鸡"。

海东青的品级则是按照毛色程度划分,"纯白色为上品,白色有杂色毛次之,灰色又次之",这其中"鹰爪纯白色特别为佳",而极具"玉嘴玉爪特点的品种更是稀缺品种"。

"海青,海东俊鹘也,白者尤贵。"《元宫词百章笺注》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但是,海东青在当代的生物学种类中究竟是属于鹰的哪一种,也尚无最终定论。因为,动物学家们议论纷纷、观点不一。

观点一、说海东青的形状较高又细长,而双翅张开大致约有一米左右,其浑身羽毛显露铁质颜色,胸部羽毛又是银灰色的,所以则认为海东青属于是"吐鹘鹰"的种类。

观点二、说海东青学名称之为"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 laua" 尾巴的羽毛是纯白色的,其头颈部分的羽毛略显黄灰色,全身羽毛略有些暗褐色,双翼展开的长度大约有60厘米左右。

观点三、说海东青学名是 Falco peregrinus carius Latham,其双翼背部呈现青黑色,尾翼羽毛的颜色为黑色,但是尾巴顶端的部位则是白色的,而雄性鸟的双翼伸开之后长度大约有30厘米左右,雌性鸟的双翼张开的长度长约有36厘米左右。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值得一说的是,海东青则拥有其它一些鹰种类不具备的特性,那就是:其身材较小、飞得极高,而极度健捷特别,见到其它凶猛的鸟类(鹰隼)则是以双翼进行搏击,能捕获天鹅搏杀野兔,体型较大的则能以力捕捉鹿科动物。

"海东青蒙古名升豁儿,珍禽也。身驱短小,善擒鹅鹜,尤善擒天鹅、海青、兔、鹘、黄鹰、阿胶、殊角(海象牙)。"《殊域周咨录.卷二十五》

我们还可以通过元朝人记录元大都的史籍《析津志辑佚.物产》中了解到,在元代政权统治时期,元朝人用文字记录下来对海东青的赞美。

"其于羽猎之时,独能破驾鹅之长阵,绝雁骛之孤褰,奔众马之木鱼,流九霄之毛血。云间献奏,臂上功勋,此则海青之功也。"

所以,在古代历史时期,在众多猛禽种类之中,因为海东青雄健凶鸷超群,古人们也因此称谓其是"羽中之虎"、"飞禽之王"。

"海青羽中虎,燕燕能制之。海青俊禽也,而群燕缘扑之即坠,物受於所制者,无小大也。"《南村辍耕录.卷九》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那么,海东青产自于哪里呢?

通过查阅史籍了解到,海东青在古代历史时期,多是产自于今天的黑龙江下游及黑龙屿地区,正如古籍《东北边防辑要》所记载"海东青产自于五国之东"也就是"奴儿干海"。

由于,海东青出自于"奴儿干海"也就是今天的鄂霍茨克海以东地区,因而称谓"海东青"。

海东青,辽东海外隔数海而至,尝以八月十五渡海而来者甚众。古人云:疾如鹞子过新罗是也。努而干田地,是其渡海之第一程也。至则人收之,已不能飞动也。盖其来饥渴困乏,羽翮不胜其任也。自此然后始及东国。《钦定日下旧闻考》

除此之外,在古代历史时期,一直生活在辽阳行省北部深山穷林中的"兀者"部落和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地区与吾者野人混居在一起的黑水靺鞨族后裔"乞列迷"部落也都盛产猛禽"海东青",而在女真氏族部落(吉林)乌拉生活范围内也盛产一些鹰、鹞、海东青,这其中以宁古塔地区特别多。

"辽以东皆产鹰,而宁古塔尤多。"《柳边纪略.卷三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说道鹰猎,我们必然先要了解一下围猎。可以说,围猎是古代历史时期一些游牧民族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

元朝是蒙古族开辟的政权,所以在元代建立政权后,蒙古族还经常举办有皇亲贵族和公子王孙们一起参与的团体围猎。这种狩猎活动基本是在每年秋季九月起一直延续到次年的开春之时。

"打猎围场,自九月起至二月止,凡打猎时,常食所猎之物,则少杀羊。"《黑鞑事略》

因为,元代自成吉思汗在一统蒙古诸部落之后就非常注重士兵投入到实际的狩猎活动中来。目的就是为了经过狩猎让元朝士兵掌握弓马的娴熟性、磨砺士兵奋勇作战的一种元气。

在元代,狩猎也是戎行武将的首要职责,要在狩猎中如何运用游击战、运动战、闪击战来围追堵截目标猎物、怎么样围歼猎物等做到学有所用和操练,这也是一名合格战士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成吉思汗》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所著的《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大意地了解到古代历史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在带领军队狩猎时的情形。

蒙古大军在狩猎时划分为左中右三支队伍向前挺进,蒙古帝国可汗"成吉思汗"则亲自带着后宫的妃嫔们、带着围猎部队所需要的辎重远远地跟在大部队的后面。

围猎大军往往耗时60天至90天的周期,才能逐渐构成一个围猎圈子。等到围猎圈的直径范围收拢到十几公里时,围猎部队将绳子衔尾贯串在一起,并在绳索上覆盖一种毛毡,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野兽逃脱,在从四面包围堵截在圈子里。

最后,成吉思汗会带着蒙古王爷、皇室子弟们按照先后顺序纵马在围猎圈内打猎。就这样连续不断地连贯狩猎,一直把狩猎场内的各种野兽射杀完毕为终止。

"射猎,凡其主打围,必大会众,挑土以为坑,插木以为表,维以毳索,系以毡羽,犹汉兔置之智,绵亘一二百里间。

风飚羽飞,则兽皆惊骇,而不敢奔逸,然后蹙围攫击焉。霆见行下鞑户取毛索及毡,亦颇以为苦。

霆沿路所乘铺马,大半剪去其鬃。叩之,则曰以为索纲之用。" 《黑鞑事略》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了蒙古帝国,登基称帝。自此以后,元朝世代统治者和皇室一族及蒙古贵族的公子王孙们除了围场狩猎,还非常酷爱一种"鹰猎"的运动,这其中最具规模和颇有声望的就是"飞放"。

"飞放"就是在每年冬春交合之际,元朝执政者或皇室贵族,都会纵鹰隼搏击,举行的一种游猎活动。

"冬春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元史志.卷第四十九》

海东青"善擒天鹅,飞放时旋风羊角而上,直入云际"。天鹅在元朝执政时期称之为"驾鹅",比较大一些的有三五十斤左右,相对小一些的也有二十斤左右,俗称金冠玉体乾皂靴"。

天鹅,又名驾鹅。大者三五十斤,小者廿余斤。俗称金冠玉体干皂靴是也。《析津志辑佚》

纵鹰隼捕猎之时称谓"飞放",这时驯养鹰隼的人通过放飞海东青"能擒获头鹅者,可得黄金锭为赏金"。"头鹅"也就是说是海东青擒获到的第一只天鹅,"擒首鹅得之,体重超过三十余斤,而且还有能成为御膳之食,才可称谓'头'。

"每岁以所养"海青",获头名者,赏黄金一锭。头鹅,即天鹅也。以首得之,且进御膳,故曰"头"。"《全史宫词.卷十九元》

元朝大都直辖的大兴县南有湖,每年春季都会有成千上万只天鹅成群结伴飞来,往往纵放一只海东青或鸦鹘,就能收获颇丰,因而每每擒获后都大摆筵席以示庆贺,一连数日玩耍之后才返回。

元代在忽必烈统治时期,曾在北京通州永定河、潞河交汇之地的张家湾柳林海子建有柳林行宫(张家湾镇牛堡屯),这也是通州在古代历史时期最早形成的一座皇家狩猎园林。

同时忽必烈还定了一种规矩,那就是于每年的五月份在哈喇木伦地区举行官方的放飞活动。

"每岁,大兴县管南柳中飞放之所。… … 天鹅来千万为羣。俟大驾飞放海青、鸦鹘,所获甚厚。乃大张筵会以为庆也,必数宿而返。"《钦定日下旧闻考》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海东青的放飞活动具有一种官方的背书,所以在元朝时期也算是一种非常隆重而盛大的礼仪活动和休假模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也古代文人雅士诗词中的一个不可失去的热点和素材。

天鹅颈瘦身重肥,夜宿官荡群成围。

芦根啑啑水蒲滑,翅足蹩曳难轻飞。

参差旋地数百尺,宛转培风借双翮。

翻身入云高帖天,下陋蓬蒿去无迹。

五坊手擎海东青,侧眼光透瑶台层。

解绦脱帽穷碧落,以掌疾掴东西倾。

离披交旋百寻衮,苍鹰助击随势远。

初如风轮舞长竿,末若银毬下平坂。

蓬头喘息来献官,天颜一笑催传餐。

不如家鸡栅中生死守,免使羽林春秋水边走。《清容居士集》

这是元代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袁桷所著的诗词"天鹅曲",通过这篇诗词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触到元朝放飞时的一种景象。

"《滦京杂咏》唱到:

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不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注:海青拏天鹅,新声也。"《辽金元宫词.补遗》

这就说明,元朝时期的放飞活动不但撰写有诗词,还被艺人编成了大众熟知的曲子。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元朝时期,关于把海东青捕猎天鹅时那雄健身姿描绘成诗词佳句的文章比比皆是。赵刘果儿列举一二:

《析津志辑佚.刘静轩》题曰海青诗云:

皂雕赤鹞世纷纷,羽翮何如白锦文。东海飞来一点雪,西风透入万重云。老拳独击头鸦脑,俊目仍看狡兔羣。玉食所需谁可得,夜来丹诏赐元勋。

《析津志辑佚.刘静轩》

扶余玉瓜旧曾闻,青鸟犹沾海气吞。海上风标有如此,眼中神俊更怜君。平芜未洒头鹅血,春水唯开猎骑门。过眼昏鸦莫回首,霜拳高兴在层云。

《析津志辑佚.大学士陈熙山》

怒挟天风海外来,修翎如剑斫云开。

翻身陟上千寻起,得隽雄攀一点回。

由于海东青凶悍俊健,母产地又比较远,俘获之实属非常不易。所以元朝贵族们对海东青倍加珍爱。

"夫事鹰鹞之谨细养护过于子之养父母也。"《析津志辑佚》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举例说明,海东青的日常照料豢养的程度可以是:

"论其贵重,常以玉山为之立,欲其爪冷,庶几无病。

寒冬腊月则是用金绣拟香墩与之立,夜则少令其睡。

其替毛,观其粪条,揣其肥瘠,进食而加减之。

二替者则又有其说也,按食之际加药食次第焉"。《析津志辑佚》

再说饲养海东青的鸟具也是十分考究:

"其首笼帽,多奇巧金绣,以小红缨、马尾为束紧之制。爪脚上有金环束之,系以软红皮系之,弗以红条,皆革也。"《析津志辑佚》

海东青物以稀为贵,所以元朝政权统治者们视海东青为"瑞兽珍禽"奖赏有功之臣。

忽必烈就曾将海东青恩赐给早些年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落领导人的蒙古八邻部族兀孙的女儿,也就是第二斡儿朵之首,后宫地位仅略次于大皇后孛儿帖的忽兰之子天德于思。

"子天德于思,颖悟过人,世祖闻其贤,令袭父爵,养母完颜氏以孝闻。

自中山北来,适有边衅,天德于思督造兵甲,抚循其民,无有宁息,形容尽瘁。

帝闻而嘉之,赐驯豹、名鹰,使得纵猎禁地,当时眷顾最号优渥。"《元史.卷一百二十四》

元朝在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也就是惠宗"孛儿只斤"执政时期也曾赏赐过海东青。

"诏知岭北行枢密院事奈曼台袭国王,授以金印。继又以安边睦邻之功,赐珠络半臂并海东名鹰、西域文豹,国制以此为极恩云。《续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海东青如此珍贵,是谁擒获的呢?谁负责饲养呢?

文章叙述到这里,我们有接着了解一个非常特别的机构"昔宝赤"也称谓"昔博赤"。

"昔宝赤"蒙古语翻译过来就是"鹰人"的意思。蒙古贵族、元朝皇室都纷纷置设有捕获海东青的鹰房,这是一个专人负责的部门,主要肩负着饲养海东青等一类的猎鹰,其主要用途就是狩猎,而这个组织负责饲养鹰的人也就称之为"昔宝赤"。其不光是养鹰者,也是捕获海东青的猎人。

"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辽金元宫词》

根据《新元史.卷一百一》记载:公元1235年开始,忽必烈时代对这项制度略加调整,遂变更"永为定制"。

"打捕鹰房户,多取移居、放良及漏籍、孛兰奚、还俗僧过,及招收亡宋旧役等户充之。

其差发,除纳地税、商税,依例出军等六色宣课外,并免其杂泛差役。

自太宗八年,抄籍分属御位下及诸王公主驸马各投下。

世祖时,行尚书省重定其籍,永为定制焉。

凡捕猎,自正月初一日始至七月二十八日,除毒禽、猛兽外,禽兽孕卵者不得捕打,禁捕野猪、鹿、免,违者罪之。诈称打捕户捕猎者,罪之。"

通过这段史籍记载,我们可以大致定论。元朝时期的打捕鹰房人户多以析居户(分家户)、放良户(赦免的奴隶户)及漏籍户(黑户)、阑遗户(无人认领的流浪者)、一些僧尼因为破戒而还俗者、还有逃避丁役的流氓地痞、以及招募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差役户等从事这项工作。鹰房人户也就是说除了上缴田地税、商业税赋,依例服兵役等六色宣课之外,免除其它的各项杂役"。

(漏籍户,是元朝统治时期户籍种类的一种。公元1260年(中统元年)于燕京、益都济南、河南、北京、平阳太原、真定、东平、大名彰德、西京、京兆等地设立了十路宣抚司,管理各路辖区内的军民事务。

又拟定了户籍科差制度,把元朝执政下的全部人户划分为元管户、纳参户、漏籍户、协济户(承担全部赋税的人户称谓全科户)等。

漏籍户就是说一直以来尚未登记户籍的人户,这类籍户则需要重新编籍造册,补交丁税。)

"中统元年,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然其户大抵不一,有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元史志.食货一》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元朝时期上至皇室下至蒙古族诸多亲王府皆设有"昔宝赤"。而每一个鹰房的职责是,每年按照季节缴纳贡品。

"使之致鲜食以荐宗庙,供天庖,而齿革羽毛,又皆足以备用,此殆不可阙焉者也。"《五礼通考》

猎鹰户上缴的贡品不同,所以供给的单位也不同。比如说雁、鸨鹑则供给宣徽院生料库(负责郊祀、朝会、宴享),鸟翎等供给武备监(武备寺),鲜活的大雁、野鸡鸭等供给太庙神厨局(宋称太庙什物库),貉皮供给利用监(前置为资用库),鷹隼猎户进贡的鹰、雉鸡尾则供给光天殿、大明殿及神御殿(也称影堂,就是悬挂先人遗像的家庙)。

"升武备监为武备寺。"《元史.本纪第十三》

元朝为了妥善经管诸地的鹰房户,特意在绫锦总库(后改为供用库)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打猎户部门,总共管理诸色人匠打捕等一万三千多户,同时掌管"岁办税粮皮货,采捕野物、鹰鹞,以供内府的职责。"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元史志.百官五》

海东青多自盛产于元代辽阳行省辖区内,是一种为元朝皇室和蒙古王公贵族们狩猎时使用的特供之物。

(辽阳行省,元朝时十一个行省之一。治理辽阳地区,统辖辽东、辽西等九路一府,行省的范围涵盖当下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全境、还有内蒙古的部分辖境与黑龙江北部、乌苏里江往东的部分辖区。)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海东青擒获的渠道基本有如下几种:

渠道之一、作为元代的贡赋,由海东青盛产地区的民众按照年份捕获贡纳。比如说,辽阳路的女直哈里宾、吾者野人、水达达部每年都有进贡海东青的任务。

"俊禽海东青由海外飞来,至奴儿干,土人罗之以为贡。"《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八》

渠道之二、元朝的统治者、皇室王公、蒙古贵族们在每年的特定季节都会调遣非常专业的猎鹰人前往辽阳行省辖境内捕捉海东青。

"诸王、驸马往辽东捕海东鹘者。"《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

公元1308年(至大元年)时期,元朝政权皇室委派或王公贵族等各阶层入住在辽阳行省境内抓捕海东青的猎人众多,驿站时常是人满为患。

"常乘驿马五百不敷。"《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

由于这些捕鹰人数量层次参差不齐,在闲暇之余又经常骚扰民众,发生一些恶性的打砸抢事件,以致曾发生骨嵬族(库页岛)虏掠打鹰猎人的事件。

(骨嵬族,库页一作窟说、库叶、库野。今天的黑龙江口外。唐代为黑水靺鞨之窟说部所居,属黑水都督府所辖。元称骨嵬,属水达达路。明称苦兀,永乐时在西北部设囊哈尔卫,正统后在中部设波罗河卫,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渠道之三、指定辽阳行省治所官方捕鹰纳贡。辽阳行省辖区西部地区是隶属于元朝中央政权或蒙古王公贵族捕猎专业户区域。

公元1330年(至顺元年),时任元代中书右丞相的伯颜命兴中州达鲁花赤也先选收鹰犬,派人事先进入山谷之中找寻雏鹰鹞的窝,然后装在雕笼之中,长途奔袭京都纳贡。

"钧谕即入山谷间,搜寻窝雏鹰鹞,两年之间所得白鹿各一,雕笼盛之,远贡京畿。"《塔子沟纪略卷十一》

渠道之四、奴儿干地区流放的人为豁免罪责而捕获缴纳。根元朝时期的律法规定:

"有制,犯远流者至奴儿干而能获海青者,即动公文传驲而归,其罪赎矣。"《析津志辑佚》

渠道之五、民间普通的猎户,捕获海东青之后贩卖。如渤海人攸哈剌拔都以"善射"著称,蒙古军队进入辽东地区后,他即在大宁地区高州带"射猎以食"。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综上所述,元朝的皇室贵族和蒙古王爷们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持续地搜刮捕获海东青,逐渐变成了辽阳行省地区的一项十分沉重的负担。

因为,海东青在捕获之后需要动用数量庞大的驿站马匹护送捕鹰猎人和鹰鹘。所以,就导致了行省内诸路驿站马匹大批死亡,由于驿站户没有实力赔偿。

公元1304年(大德八年)迫于民心之疾苦,元朝最高政权诏令各皇室成员及王公贵族们前往辽阳行省捕鹰者,不得入住驿站,不能使用驿站马匹。

"诸王、驸马往辽东捕海东鹘者,毋给驿。《续通志卷六十二》

飞禽之王、羽中虎“海东青”元代鹰房“昔宝赤”与猎鹰户的特点

但是,一纸空文非但禁而不止。因为,行省驿站配额的马匹仅有五百匹,每年光是负责给元代皇室统治者护送海东青所需要的驿马都远远不够。

所以,元代的管理部门"中书省"就几度申请征用民间的马匹来扩充驿站的不足。可是,元代的上级部门依然坚持己见"以各驿马陆续而进"。

"进海东青鹘者,常乘驿马五百不敷,应重括民间车马。"《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六》

就是在这一样一种环境下,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地区各民族部落不堪忍受每年定时缴纳鹰鹞的负担,以至于纷纷揭竿而起对抗元朝政权。

"夏四月壬子,辽阳为捕海东青烦扰,吾者野人及水达达皆叛。"《元史本纪.顺帝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