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山墙绵延在斑驳的光影里,清幽自在。这里的一墙一瓦、一草一木和潺潺山涧,都向来者讲述着久远的故事。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大兴佛法,在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国清寺建成后,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为巩固隋朝大业,隋炀帝便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取义“寺若成,国则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国清寺重建。现在寺庙的格局基本为那次重修后所形成。
国清寺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是汉化佛教八宗之首的天台宗的祖庭,中日韩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天台宗及其衍生宗派都奉国清寺为祖庭。日本京都的三十三间堂就是天台宗的寺庙。
进入国清寺景区,一座饱经风雨的塔先入眼。塔建于1400年前的隋代,故称“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隋炀帝为纪念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所建,又叫报恩塔。塔高近60米,六面九级,砖壁上长满了青苔和荒草,经历千年而依旧屹立。
隋塔下面的主路边,七个小佛塔一字排开,是为供奉“过去七佛”而建。因在寺院山门前面,又称迎宾塔,日本著名的“国东塔”,就是以我们国清寺的七佛塔为祖型而建造的。
信步向前,只见一沟清涧环绕寺院,光滑的溪石绿苔丛生,古木倒映入水中,更增添了幽深的古意。眼见满院的翠竹古树被一道黄色的照壁围住,浓翠深绿争先恐后地伸出墙来,照壁上书四个遒劲的大字“隋代古刹”,便知已到国清寺。
环绕寺院的左右两条溪流,在丰干桥下汇合后南流,形成“双涧回澜”的胜景,这也是著名的“天台八景”之一。
赵朴初题写的“隋代古刹”。
隋代古刹影壁后面就是国清寺的正门。我国寺庙山门大多是朝南,而国清寺的山门则是朝东开,据说是因为智者大师的灵塔安放在东边的佛陇山,寺门朝东是为了纪念这位开山祖师。
进入寺庙,穿过一条掩映在竹林中的甬道,国清寺各殿显在参天林木之间。土黄色的院墙和翠绿色的植物黄绿相衬,颜色和谐。人行其间,自然脚步放缓,感受到清凉和自在。
放生池,又称鱼乐国。
国清寺始终保持一种避世独立的修行态度,坚守佛门应有的那份清净,僧人们每日的修行是严谨又清苦的。每天凌晨4点,木鱼声响,起床上早课。6点整,吃早餐、打扫庭院;8点整,上课;下午4点后,大殿诵经唱赞;直到晚上9点半,熄灯休息。
僧人精心栽种维护的植物。
国清寺的斋菜非常出名,登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寺庙里的僧人自己种植的蔬菜,自己制作的豆腐干。这样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每个吃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食物原本的味道。饭堂上午10点半至11点半向游客开放。一位只需要2元。但要注意:禁止浪费,碗筷自洗。
佛门圣地,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朝闻晨钟晚归暮鼓,收获的是远离世俗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