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7 21:43:01
阅读:

1.《山海经》中看地域:海内海外有说法。

《山海经》包括“海内”、“海外”、“大荒”三个部分,“海内”与“海外”不能简单认为是本土与海外,“海内”是指“五服”中的甸服、侯服、绥服等地区;而“海外”或者“大荒指的是要服与荒服。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这个”五服“的划分看起来跟现在的北京几环有点相似,但是又不一样。相同的是都是以国家最高行政中心为中心点向外围扩散。不同的是上古时期还没有行政区域一说,所以是以整个帝都昆仑山为中心点,”五服“是以整个国家范围划分,类似于现在的国家行政划分;而北京的环路则是以围绕北京城的环路划分的,一个是整体一个是局部。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2.《山海经》中“五服”相距的距离有多远。

虽然《山海经》将国家地域划分为“五服”,实际上每一服里也是有远近区分的。在距离帝畿五百里范围内是没有划分“服”的,距离帝畿一百里之外需要缴纳带叶子和秸秆的谷物,两百里之外的需要缴纳禾穗,三百里之外的需要缴纳去掉叶芒的禾穗,四百里之外的需要缴纳带壳的谷子。

从六百里之外开始就划分“五服”了,六百里就是甸服了,依然需要缴纳谷物,不同的是缴纳的是无壳的米。

这里看起来是不是与我们的认知有出入,离帝畿最近的缴纳的是收割后没有进行任何加工的农植物,随着距离越远需要加工的越精细,到“五服”的第一服甸服时,缴纳的已经是纯大米了。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其实这样的方法在那个时候是正确的。我们想想远古时候,农人种植出来的庄稼可以说全身都是宝,米可以吃,壳在欠收的年份也是可以充饥的,而秸秆和叶子可以用来生火做饭。所以,其实是离帝畿越近需要缴纳的收成越多。

从七百里开始就是卿大夫的封地了,八百里是男爵封地。

再远三百里就进入侯服了,所以甸服是方圆五百里;侯服主要是诸侯封地和施行文教的地方,也是方圆五百里;向外辐射二百里进入绥服,这里是振兴武力的地方和夷人居住地,到这里都属于“海内”。

再向外辐射两百里就到了要服,这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和蛮荒地带;再向外二百里就是荒服,也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3.古今地域划分方法

《山海经》中以五服对地域进行划分。

那时候人们对国家地域没有确切的认识,所以就根据帝畿的远近划分了”五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与荒服。

夏商周时代以九州对地域进行划分

根据《尚书.禹贡》中的记载,名称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吕氏春秋》中的记载是九州的疆域区划与当时的诸侯国境界对应起来。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

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行政区域的萌芽

根据《周礼》上的记载,周王室在其直接统治的领地里实行乡逐制,公卿大夫和诸侯在其封地实

行都鄙制。居住在乡、都内的主要是自由民,居住在逐、鄙的是庶人。

这时人、地、管理者及规则已具备,开始有了行政区划的雏形,乡逐、都鄙是行政区域的萌芽。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行政区域的开始

东汉中开始演变为行政区域划分,三国时期基本上与东汉相同,分为益州、交州、幽州、并州、凉州、青州、冀州、兖州、徐州、司州、雍州、豫州、扬州、荆州、西域长史府。

隋初,有二百四十一州,文帝撤消郡制,只保留州县贰级,后隋炀帝又以郡代州,实行郡县制。唐初又恢复了州。

北宋初期沿用唐制,分为十三道,后改名为路,太宗时分为十五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淮西、淮南、江南、湖北、湖南、两浙、福建、西川、陕西、广东、广西,南宋时分为十六路。

元代实行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行政区体制。英宗时将全国划分为相当于中央政府的中书省和派出机构行中书省。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明初沿用元的行省制,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但性质上没有差别。地方行政划分为两直隶,十三布证使司,九变。

清朝: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其余沿用明制。康熙时又改为行省制度,全国划为十八省:四川、浙江、江西、江苏、安徽、云南、贵州、山东、山西、河南、直隶、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现在以地域段及行政区域划分为八大地理地区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们可以看出,从秦代实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是变化并不太大。因为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4.古今国家重心城市的选择

《山海经》中以昆山山为帝都。传说方圆八百里范围内住着百神。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中原”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专指河南省。广义的“中原”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

《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

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是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后来历朝历代则以都城为中心。纵观历朝历代的帝王选择都城,以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居多。

5.古今按照什么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中心地带

《山海经》中描述的是以昆仑山为中心,“五服”的区分是按照农人居住地、卿大夫、男爵、诸侯居住地、实行教育和振兴武力的地方、夷人居住地,最远的地方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可以看出那时候,是以农业为中心,农人居住在帝畿周围,说明帝畿周围的水土肥沃。那时候各部落之间的战争想要争夺的无非就是水土肥沃之地。

相传炎黄二帝所在的部落和蚩尤所在的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这块地方,进行了数次战争,最终合二为一。

别误解!《山海经》中的海内海外不是你想的那样

后来的一些朝代选择都城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易守难攻”,各个朝代都会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绝对安全的城市。

第二,考虑威胁较大的敌国来源方向,尽量远离威胁。

第三,原本就比较繁华,利于发展。

第四,根据风水运势选择都城。

实际上就是经济和军事两大因素。

而新中国选择北京为首都,也是综合了经济、政治、军事多方面的因素。

很有意思的是《山海经》中帝畿周围方圆五百里是没有划分区域的,而北京城现在其实也是没有一环的,直接从二环开始算起。

但是《山海经》中以昆仑山为点,实际上它的辐射范围更像是宽尾扇形向南、东、北扩散,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水草肥美、土地肥沃,当然还因为这些地方已经被人们所熟悉探寻过。所以在《山海经》中被称为蛮荒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离帝畿最远的地方,而是人们没有涉足或者极少涉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在阅读《山海经》时会发现海内经和海外经、大荒经有时候描述的是同一个地方的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