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传说中,一直有一种叫做海东青的神鸟,它被称为“雄库鲁”,意为最迅捷的鸟,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尽管它们被人认为是天空之王,但是有一种与海东青极为相似的鹰类,却饱受着“三灾”的痛苦。它是什么品种的鹰类?所遭受的“三灾”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海东青为隼科型猛禽,学名矛隼,是一种体态丰满且具有观赏价值的中型猛禽。海东青体长约为60cm左右,体重为1310-2100克,羽毛颜色多为白色或灰色,有利于捕捉猎物时隐藏自己。该猛禽分布较广,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在我国地区只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海东青以其凶猛雄健,历来是古代武德的代表,康熙皇帝曾作诗称赞海东青曰:“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由此也能看出海东青在清代人眼中的地位。
可能您不知道,其实海东青鹰种现今还未被生物学界确定,甚至有人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而另一个与海东青最相近的鹰种却真实存在,它便是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空王者”,它们全身呈灰白羽状,体长一度达到了80~90cm,体重能达到3.5~7.5kg,属于鹰隼类动物体型较大的一种。白尾海雕的眼神犀利,能够快速发现地上的移动目标,锋利的爪子和尖喙可以轻松穿透猎物的皮肉,即使是与其他鹰隼搏斗,它们也往往能占据上风。
有不少生物学家认为,白尾海雕就是海东青的原型,因为无论是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生存地域,二者之间都几乎完全吻合。
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如此雄健的天空王者,居然面临着成为濒危动物的危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原因有三:
1.生存环境被压缩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使用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改造,以此令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可是人类却忽略了一点,在人类急速扩张地盘的同时,动物们的生存环境也在被不断地压缩。一对白尾海雕巢域大约在10—15平方千米左右,而人类能为它们腾出的空间少之又少,如此就造成了白尾海雕无家可归的现象。白尾海雕没有了巢穴就不敢产卵,或者因为人类的干扰,导致卵的孵化率较低,其种群数量自然会急剧下降。
2.乱捕乱杀
20世纪50年代时,欧洲掀起了一场“羽毛潮流”,当时的贵族们认为鸟类的羽毛是最好的装饰物,白尾海雕又长又美丽的羽毛,随之成为了装饰品中的首选。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欧洲的猎人们开始端起武器,对白尾海雕大肆捕杀。白尾海雕数量本来就不多,又无法快速逃生,只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人类肆意的猎杀行为,无疑成为了对白尾海雕生存的最大威胁。
3.二次中毒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外,白尾海雕同样饱受人类工业污染的折磨,大量化工厂的建立,让自然环境中的空气、土壤、水资源全部受到了污染,白尾海雕的生存环境恶化严重。
更加可怕的是,人类还学会了用药物毒杀野鸡野兔,这些动物因中毒而死后,很可能会成为白尾海雕的食物。一旦白尾海雕吃下野鸡野兔,轻则影响其生殖繁衍,重则危及其生命。
白尾海雕的种群数量减少,同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为了能够保护这种珍稀动物,很多国家都为此制定了专项的保护措施。对于偷盗以及买卖珍稀白尾海雕的行为,当地部门会对其进行制裁,如果严重的,还会被予以判刑处理。
不仅如此,人类对于白尾海雕的生存环境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善,众多化工厂开始被有计划地引进去污设备,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至于一些滴滴、涕等也在限制下被禁止出产或使用。
在人类的不断努力之下,白尾海雕的数量开始有所增加,它们又找到了祖先们曾经生活过的家园。最后小编要说的是,无论白尾海雕还是其他野生动物,都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而人类作为生物链顶端的主宰,更应该以高度的环保意识保护它们,毕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