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26 11:08:36
阅读: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天台山最著名的寺院是国清寺,我已不知多少次拜谒过这座古寺了。古木森森,伽蓝巍峨,梵音低回,肃穆庄严,这是一个与世俗世界完全不同的佛教天地。俗语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国清寺就座落在天台山南麓的五峰胜境之中,寺前有双涧回流,环境非常清幽。在遮天闭日的古木丛中,穿过寒拾亭,走上丰干桥,巨大的山门照壁上“隋代古刹”四个大字便映入眼帘,昭示着这座古寺年代的久远。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的国清寺,到今天已走过了一千四百个春秋。

一千四百年,十四个世纪,五十多万个日夜,这是一部多么厚重的历史。翻开这部尘封的历史,字里行间记录着许许多多绚丽传奇的故事,有初创时的荣耀,也有中兴时辉煌;有因年久失修的凄凉,有过战乱兵灾的毁灭,朝庭贬佛的灾难……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它依然是那么地充满朝气,充满生命力。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智者大师说法图 左溪 绘

国清寺的历史地位是和佛教天台宗联系在一起的。公元575年,有位叫智顗的僧人来到天台山,那时,他已是一位名满朝野的高僧,曾在瓦宫寺为陈王朝的众大臣们开讲《法华经》八年,极受赞道。但他毅然力排众人留请,率徒栖隐天台山,以“展平生之愿”。相传智顗在未出家前,曾梦见天台山定光菩萨向他招手说:“汝当居此,汝当终此。”天台山是智顗梦寐向往的圣地。

智顗入天台山后,开始了他影响中国佛教史的伟大事业。在天台山,智顗居留22年,潜心研究佛学,在统一南北佛教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建立起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成为一代创教大师,影响播及海内外。

智顗初到天台山时,游历山水,觅求栖修之地,看见胜境竟与梦中天台山一般,而且遇到了梦中向他招手的定光菩萨。定光告诉他:“若愿造寺,山下有皇太子基,舍以仰给。”智顗问道:“止如今日,草舍尚难,当于何时能办此寺?”定光答曰:“今非其时,待三国为一,有大势力者,于此建寺。寺若成,国即清。”后果然应了定光的谶语。隋灭陈后,隋王朝崇尚佛教,尊智顗为国师。隋开皇十七年(597)智顗临寂前,遗书晋王杨广,请求建寺,杨广一应智顗所求。翌年,遣司马王弘入山督造寺院,并施废寺水田、肥田、良地于天台僧众。601年,寺宇建成,初名天台寺。605年,杨广即位,为隋炀帝,敕赐“国清寺”。

初建成的国清寺殿宇华丽,佛像庄严。我们从一百多年后唐代高僧鉴真描述国清寺的文字中,可以想见它的雄伟气魄。鉴真东渡日本时,曾途经国清寺,他看到的国清寺是“宝塔玉殿,玲珑赫奕;松篁翁郁,有树璀璨。”“即令孙绰《天台山赋》,也不能尽其万一。诚为天下无双之大伽篮也。”那时,国清寺已被誉为域中四绝之一。我们今天看到的国清寺已不是原来的面貌了。一千四百年来,国清寺多次被毁,屡废屡建,现今模样的基础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建的。现在的国清寺内,几乎找不到隋代的遗迹了,只有大雄宝殿左侧的一颗梅树,相传是智顗的徒弟灌顶种下的,它成了国清寺兴衰的唯一见证者。一千四百年的风雨,竟没有使这棵老梅树枯萎,真是个奇迹。十年动乱期间,这棵老梅频临死亡,主干枯萎,奄奄一息。富有传奇色彩的是,1973年,国务院发文,拨款重修国清寺,那年开春之时,隋梅居然抽出了新枝,凌空放出一片茂盛的花朵来,使人不得不相信这棵隋梅有“灵性”,它的生命是与国清寺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灌顶不会想到,他植下的梅树会成为今天令世人赞叹的一棵顽强生命。

当然,灌顶的功绩远不止于创造了“隋梅”奇迹,国清寺的创建与兴盛,与灌顶这位台州高僧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他还是佛教天台宗的集成者。灌顶是台州章安人,所以世人称之为章安大师。他7岁就出家做了和尚,22岁拜谒智顗,从此随侍左右,聆听讲说,禀受观法。智顗所著《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及其他大小部帙,共计百余卷,虽经千余年,仍流传于世,都是灌顶结集之功。智顗创立了佛教天台宗的思想体系,其标志是这些根本典籍的结集和国清寺道埸的创建,灌顶在其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隋梅 左溪 绘

在国清寺的后山上,倒可以找到一些当年的陈迹。这里是一般人不到的地方,现在已是满山松林,遍地荒草。拔开荆棘,当年的寺基依稀可辨。

昔日辉煌的殿宇,曾被多少文人高士参拜过、赞美过,现已化为脚下的尘土瓦砾,弥散在茫茫时空之中,不禁使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历史的沧桑。也许眼前的一块小小的荒地,正是当年李白、孟浩然、贾岛、皮日休、陆龟蒙、王安石、米芾,或者徐霞客、王士性驻足高吟的地方,他们为敬仰国清寺而来,同时也为国清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化。

在长着青苔、爬满支蔓的斑剥岩石上,还可以寻找到一些清晰的摩崖石刻,那是各个朝代书家、文人留下的,柳公权、米芾、黄庭坚、朱熹……这些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的手迹,曾为当年的国清寺增添过荣耀,现在却被抛弃在荒山野岭,任凭风吹雨打,已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

在这些摩崖石刻中,有一首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寒山子诗: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写这首诗的寒山子是一位唐代诗僧,《全唐诗》中收有他的诗,对他的生平作了这样的介绍:“寒山子,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为冠,布裘敝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很传神地刻画出这位诗僧别具一格的形象。传说中的寒山子容貌枯槁,布襦零落,却满腹才学。平日登山览水,披阅佛经,诵读古诗,每有所得,辄题写于树石间,后人编成《寒山子诗集》,收诗三百多首,其内容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讽时态,警励风俗。寒山子的诗现已被翻译成日语、英语、法语,流传到世界各地,而且造成很大影响。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寒山子诗意 左溪 绘

有人说,天台的山水奇幽,哺育出的人也有天台山水的仙风道骨,此话似乎有理。国清寺的历史上出过不少奇人,与寒山子同时期的丰干、拾得,也有一样的风采逸韵,他们与寒山子一起,经常在国清寺厨房中相互唱偈吟诗。传说丰干、寒山、拾得是弥陀、文殊、普贤的化身,后人建丰干桥、寒拾亭、立“三贤堂”,塑三位大士像以祀之。

济公更是尽人皆知。“鞋儿破,帽儿破……”通过电视剧,济颠和尚的形象已走入千家万户。他是天台山人,少年就在国清寺出家。相传他出生时,适值国清寺降龙罗汉倾倒,人们视为罗汉投胎。济公的一生,落拓不羁,性狂而疏,耿而洁,常为老弱病人治病用药,扶贫济困,且有许多神异的事迹,这些事迹经过民间的广泛流传,济公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活佛”。

这些传奇的人物,为国清寺抹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他们既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又是老百姓崇拜的神灵。国清寺能历千百年而不衰,即遭毁灭仍又复苏,与它广泛的民间影响是分不开的。堂皇的殿宇可以湮灭在时间长河中,化为尘灰,不灭的是它的文化、它的精神。

在日本的比睿山,有一座与国清寺相似的寺院,在韩国也有愿刹高丽国清寺,它们与天台山国清寺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智顗创宗时曾预言,天台教义二百年后必将传至东国。公元804年,正是智顗圆寂二百多年,一位叫做最澄的日本和尚带着弟子义真、空海浮海入唐,在台州刺史陆淳的保护下,直登向往已久的天台山,揭开了天台宗东传的日本的序幕。最澄入天台山后,先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受天台教义,与弟子义真等一起受菩萨戒,接着,又向佛陇行满学习天台宗教相,行满对这位日本僧人非常欢迎,对他说:“天台大师的预言看来要在你的身上应验,你就是要把教义传往日本的人了。”最澄不失所望,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以后,以天台宗为中心的大乘佛教一直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

最澄入天台山后又二百多年,高丽国僧人义天来山求法,归国后,建愿刹高丽国清寺,创立了高丽天台宗,从此天台宗传入了朝鲜半岛。

以后,两国僧人来山礼法报恩络绎不绝,形成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朝拜热。他们把天台山视为圣山,把国清寺尊为祖庭。

国清寺能历千百年而不衰,宗风远播海外,令海外僧人顶礼膜拜,确实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这是因为智顗开创的天台宗具有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内涵,同时也是由于历代高僧用自己的智慧、才华和创造,不断充实这个佛学体系,积极弘扬天台教义的结果。纵观国清寺一千四百年历史,它的每一次兴盛,都与几位杰出的高僧有关,灌顶、湛然、道邃、行满、羲寂、传灯、敏羲、谛闲、可兴、静权等国清寺高僧,都是在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

在这些宗师中,不乏台州籍的高僧。谛闲是继灌顶以后又一位杰出的台州高僧。谛闲是黄岩人,自幼习医,20岁的时候投临海白云山出家,两年后在国清寺受俱足戒,后来师从也是黄岩人的敏羲禅师习天台教观,并参访诸山长老。后定融为之授记付法,成为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传人。谛闲是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他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天台宗教义,四十余年来,讲席所开遍南北,皈依弟子十万余人。他还是近代开办僧学教育的先驱之一,许多高僧出其门下,其中宝静、倓虚、静权等都是近代有影响的佛法大师。

谛闲的功绩,还在于通过他自己以及众高徒的广泛影响,使天台教义传至美国以及新加坡、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写下了佛教近代史上辉煌的篇章。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刘昭禹诗意 左溪 绘

对于世俗中的人来说,天台宗的教义也许太玄奥,也太遥远了,他们所能理解的国清寺,是一个佛的世界,佛祖能保佑他们心灵的宁静和一生的平安。

佛教宣扬的是一个虚无的极乐世界,客观上是对人性的修炼。天台宗认为,佛与众生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佛性是天生就具有的,佛之所以为佛,是因为一直修善的结果,凡人只要不断修炼、行善,去烦恼,也能成佛。佛祖教导人们的就是要不断修炼、行善。

千百年来,国清寺已不知超度过多少善男信女。听那悠扬的钟声、神秘的鼓乐和着僧人的佛家经语,缓缓地弥散在纸船燃烧的火光中,众善男信女低眉含颌,口中跟着念念有词。从他们虔诚的目光中,仿佛感受到了佛祖的召唤,芸芸众生要摆脱苦海,同登彼岸。这种庄严的气氛会感染我们,我们的心灵也会受到洗涤。

佛教能盛传几千年,国清寺历一千四百年而不衰,难道真的是因为冥冥之中那佛祖的超凡力量?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心目中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但不管怎么样,它悠久的历史,不灭的精神,远播的宗风,已成为我们今天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就凭着它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就足以让我们敬仰和自豪。

国清寺的钟磬还会继续敲下去,就象它远播的宗风,会飘得很远很远。

来源:左溪画室

相关推荐

  • 国清寺,一千四百年

    国清寺,天台山最著名的寺院是国清寺,我已不知多少次拜谒过这座古寺了。古木森森,伽蓝巍峨,梵音低回,肃穆庄严,这是一个与世俗世界完全不同的佛教天地。

    诗词赏析
  •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陶弘景,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在宗教信仰方面,道、佛兼宗。他一生似宦非宦,似隐非隐。后人对他议论颇多,毁誉不一。本文拟就其生平事绩、著述及思想作全面评述,以拨散云雾,显现其庐山面目。

    文章阅读
  • 天台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县城北3公里,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市内5路、7路、9路公交车直达,进山门票:10元、寺院门票:5元。 景区附近有天台宾馆、卧龙山庄等几家宾馆,吃饭和住宿都十分方便。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诗词赏析
  • 人格的力量——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朗读音频

    张中行,恳切4.累赘拖沓1.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美文欣赏
  • 民末四老,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张中行

    张中行,北京大学毕业后因名难认,便删繁就简,去仲字人旁,衡字游鱼,以字的简化“中行”为名。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但以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文学和人生哲学为专。

    美文欣赏
  • 高考作文那么重要,那什么是作文呢?看张中行先生讲解何为作文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

    美文欣赏
  • 建于北宋,精巧建筑结构,精湛的雕刻艺术,安徽宣城水西双塔景点

    天宫水西寺,水西双塔,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城西的水西白云山麓,,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水西双塔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文章阅读
  • 国内旅游:苏州“寒山寺”——诗中的悠然庙宇

    寒山寺,国内旅游:苏州“寒山寺”——诗中的悠然庙宇说起苏州的景点,从古至今获得了许多称赞。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词赏析
  • 唐代明征君碑与明崇俨有什么关系?

    明崇俨,南京栖霞寺的千佛崖和明征君碑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日媒体报道:“明征君碑正在接受全面维修和保护”,“待御碑亭修缮出新以后,将拆除碑亭周围的封闭式栏杆,今后游人再也不用隔着栏杆和窗棂观赏明征君碑”。那么,明征君碑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块碑石呢?

    佳句赏析
  • 国家5A级日韩佛教祖庭-天台宗国清寺不用门票

    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山国清寺5A景区,坐落在浙江省天台县离县城2KM的山坳里。更不以商业为目的,佛门净地只为一心向佛的信徒。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