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北宋名将、政治家、词人,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亲手把英宗、神宗扶上皇位。宋仁宗时,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不但军功高、位之宰相,平时为人淳朴厚道,器量过人,从不计较一些琐碎的小事。
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经常在夜间伏案办公。这个时候,通常有一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不想那侍卫心猿意马,思想开了小差,烛火竟然烧着了韩琦的胡须,韩琦用衣袖把烧着的胡须拂灭,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写信。信写完后,他抬头一看,发现那个秉烛的侍卫被撤换了,原来,侍卫长官知道了那个侍卫烧掉了元帅的胡须,又惊又怒,随即把他换了下来,重新安排他人秉烛。韩琦担心侍卫长官责罚侍卫,赶紧把他招来说:“不要替换那个侍卫,因为他已经懂得了怎样拿蜡烛了。”后来,军中的将士们知道了这件事,无不感动佩服。
韩琦以安抚使驻守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期间,有人送他一只玉盏,说是农夫在一个坍塌的坟墓里拾到的。玉盏晶莹剔透,表里无丝毫瑕疵,乃绝世珍宝。韩琦用百两黄金厚谢了献杯之人,天天把玩,爱不释手。一次,一位漕运官来大名府公务,漕运官掌管着粮食及其他物资的输送供给,官不大,实权大,马虎不得。韩琦宴请漕运官,还拉来一班同僚作陪。他特设了一个精致的小台子,铺上一层丝绸,再在丝绸上,小心地端放玉盏,然后用玉盏斟满酒,向漕运官和其他客人敬酒。谁知,客人还在谦让之际,侍吏却在慌乱中碰倒了台子,可惜这只价值连城的玉盏,立刻摔在地上化为齑粉。客人们惊呆了,侍吏更是吓破了胆,马上伏地请罪。但让人奇怪的是,韩琦并未发怒,而是微笑地对侍吏说:“东西破损自有其时,你又不是故意的,何罪之有?”玉杯已碎,再打骂也无济于事,而且也会让一场聚会不欢而散,韩琦的做法赞叹不已,肇事者更是感恩戴德。
韩琦曾说:“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即使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只不过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来往罢了。”
宽恕待人,即是一种高尚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曰:“亲近忠正之人,学问忠正之道;恭敬德行之士,讲明德行之理。此是接引后人,止恶行善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