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约前284—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河南上蔡县)人。年轻时到荀子门下求学,毕业后到秦国,深受吕不韦、秦王赢政的信任和重用。
他在秦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后,被任命为丞相。他建议郡县制、独尊儒术,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的政治主张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韩非(约前280--前233),当时韩国首都新郑(河南新郑)人,是贵族家的公子。他也到荀子处求学,与李斯成为同学。毕业后因为口吃的毛病,一直找不到工作。但他文章写得好,其中《孤愤》《五蠹》两篇论文传播很广。
秦王赢政看后,感叹说:如果我能与这个人交朋友,死不足惜。
李斯介绍说:作者叫韩非,是俺同学。
于是,韩非到了秦国。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秦始皇之前,夏商周三代一直奉行王道:施行分封世袭制,众多诸侯国与天子是比较松散的关系,类似于现在的联邦制度。
韩非却建议奉行霸道:施行封建集权制度,天子与地方政权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上级对下级有生杀大权。
秦王赢政非常喜欢韩非的理论,却一直没有重用他。
因为韩非的性格不适合从政:他太重情。他对秦王提供了很多建议,其中处处为他的祖国--韩国着想。
一介平民很容易仇官仇富、背叛祖国;而韩非是韩国贵族,也没有政治野心,他对祖国有天然的感情依托。
这一点造成了他的思想矛盾:理论上主张统一集权,行动上不忍割舍故土。
而他的同学李斯却不吃这一套,及时向秦王汇报了韩非的思想问题:韩非这个人太重情,处处为韩国着想。大王不重用他,一旦他离开秦国,就是后患。
于是韩非被抓进大牢。李斯又派人送去毒药,迫使韩非自尽。秦王赢政下令赦免却为时已晚。
韩非死后,他的法家思想被秦王嬴政推广,奉为治国纲要,使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李斯也没有好下场:秦始皇死后,他与宦官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使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后来被赵高忌讳,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夷三族。
这两位同学的死亡,都印证了一句老话:君子斗不过小人。北岛的一句诗也是这个道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从表面上看,韩非之死是因为别人的构陷、迫害。从更深处分析,是因为他的学说与秦国的利益集团发生了冲突。这一点与之前的商鞅之死非常类似。
《五蠹》《八奸》等著作是他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肃清帝王身边的奸臣。这种想法是为了君主的长远利益,却触及了辅政当权者的利益,与秦国众多的纵横游士及秦国官僚政要发生了冲突。
韩非之死这一重大事件,是政治博弈的结果,绝非某人阴谋诡计所致。
点击右上方“关注”,历史更精彩。
- 上一篇:《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图及释文
- 下一篇:张大姐说天气:寒气袭人 周末两天风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