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成就卓著
黄山谷的草书艺术成就
作者 董江海
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变动时期,国家统一后形成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对于当时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影响很大。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就再现当时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诗歌、书法、绘画盛极一时,尤其是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北宋可以说是文学书画艺术极盛,人才辈出,同时又是政治党派争相斗争的典型时期。 作为北宋一个重要的诗人,文学家和宋四大家之一,其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艺术水平可以说是宋四家之中最富有个性和对后世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出生于江西的文学名门,父亲是著名诗人,岳父是苏轼的挚友,另外,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是他的远亲。他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世称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亦师亦友,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更是政治上的追随者,无论是文学诗词还是书法都受到苏轼影响很大。
一、社会背景、时代风格、师承选择对黄庭坚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于行书和草书,尤其是其草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1、北宋书法发展的形式特点的影响:
宋代书法,经历了唐代后期和五代的逐步变革,一个“尚意”的书风审美趋向,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苏轼、黄庭坚都是“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
董其昌论书,以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从宋四大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蒂、蔡襄,几乎全都“尚意”,“尚意”的主导是抒情,这可能缘于以苏东坡、黄庭坚为代表的苏门一派,不仅文学诗词成就显著,而且书法造诣也非同寻常。文学诗词方面的修养使他们的书法作品主导抒情成为必然。既然抒情,那就避免不了论及书者的品格,即:评书评人,及人及书,后来就形成一种书如其人,见书如见人之说。一句话,宋代“尚意”书风笼罩下形成一种重视个人人品和个性的时尚书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随与纸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欧阳修论书重视书家人品,这种认识对他的学生苏东坡影响很大,更不用说苏的学生黄庭坚更是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
宋代书法家注重内在精神情趣的诉求、抒发,因而和案头文牍融合为一的行书手札便成了北宋书法主流形式的特点。我们从宋四家及其他宋代书法家的成就上就可以窥见其特点。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
黄庭坚主张作书要“时随人意”,但同时又强调“盖字中无笔,如禅句中无眼”。他提倡创新:“随人作计终古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但同时又力主学习和继承传统,道法古人。
黄庭坚最早学书是学时人周越的书法,后转学“二王”,尤其对杨凝式的字学习有佳,他曾写诗赞颂杨“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又评其书法:“无一不适徽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再就是黄庭坚的手札行书很大成就上受苏东坡影响,黄作为苏东坡的门生,书法不能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从目前流传下来的山谷题跋书论中,他对苏东坡书评多为推崇备至,顶礼膜拜。
2、主观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取舍
黄庭坚有自己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趣味,他主观上也“尚意”,他在学书过程中能够对同时代的书家和古典名作的风格进行适当的吸收、取舍,化为己用,这使他能够远远超越所有同时代的艺术典范的规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书法形式语言。
黄庭坚在书法艺术探寻上,非常强调向“古人”学习,在学古的基础上广泛兼收并蓄而自得,他学书范围极广,即广博兼容,他论书言论中常有议论:“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令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九,“跋与张载熙书卷尾”又论:“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格” 。(书赠福州陈继月)他还说:“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从这些言论上可以看出黄庭坚在学书上是学古、临摹、多看、多领会,即用“心”去感悟,他的这种主观上学习书法的理解,决定其行为上学习非常努力,对古代书家根据自己的取舍选择性的学习,他同他的老师苏东坡相比,更能体现其在书法上的努力与刻苦。苏东坡是一位天才横溢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全由他的天才而来,当苏东坡举起:“我书意造本无法”的大旗后,他的创举既深深地撼动了同时代整个书坛,所以,黄庭坚曾云:“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因此当时“士大夫多讥东坡用笔不合古法。”同时期的怪才米芾评其“画字”。但是,黄庭坚却不然,他非常勤奋,下苦力临帖,他完全是一个功力性书家。在自然和自我的追术中,寻找新的突破。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
黄庭坚除了倡导学习书法必须立足传统古帖,尤其重视右军的《兰亭》;但同时他又认为:《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也就是继承古人要灵活运用,不拘泥于点画之间,而是要学习古之书法之方法,在继承中创新。苏东坡对黄庭坚作过十分精到的评价:“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
3、文学艺术素养对他的书法影响
黄庭坚同北宋其他书家相比,除了他的老师苏东坡外,他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他的诗词文学艺术修养极高,除苏外几乎无人能匹敌,这可能从另一方面也对他的书法个性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黄是江西诗派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位,他是开创诗词流派的艺术大师。他的诗,后人论及宋诗以“苏黄”并称。但苏诗气象澜大,如长江大海,浪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高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文学诗词艺术上创造了极高的意境,这也对黄草书创新起到了作用,这种诗性气概,这种文学滋养,不仅提高了他自身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水平的同时,也陶冶了黄书法上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超凡脱俗的成就。
二、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成就
黄庭坚在书法艺术上非凡的艺术个性对后世艺术产生了重要作用,他的草书艺术成就对两宋书风起到了一个标杆作用,其影响意义深远,以至于从他去世后一直延续到南宋和明中期至清朝,并远播日本。王世贞评论他的草书:“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老骨颠态,种种槎出。”也就是他的草书以侧面的奇险取势,以横向的飘逸,线条苍劲,姿态颠逸,种种出槎,态势多变,显示出很高的艺术趣味。黄的行草被后世推崇,他与同时代的苏、米成为书法人心中的偶像。
1、黄庭坚草书特点
①学古创新。
由于宋代“尚意”书风盛行,尚意支配下的个人抒情为主产生下的个性、人品对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黄庭坚极具个性的书法创新在北宋书法独树一帜。
黄的老师苏东坡不仅重人品而且在书法创作上提出“不践古人”曾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作为苏门四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东坡的这个口号加以阐发,在实际创作上更出新意,创出比其老师苏东坡更具新意的书法作品。他曾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这是他在诗学、书学上的典型的创新精神。 他强调创意,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古创新,《宋史·本传》称:“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②高古自然
黄庭坚书法追求高古的同时,将个人的性格、感情、才气等主观的要素都化为客观的表现,使客观境界代替主观达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谓“天人合一,一一自然”。
他的书法常以“韵”来体现其纯朴平淡的“自然”,代表其“超逸绝世”的境界。他学古而不泥古,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对书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才气、感情等特性,“学古而创新”,最后自成一家,将“自成一家”的“创新”化为“自然”,达到书法境界最为高尚的一种理想程度。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
2.黄庭坚草书的用笔特点
用心参悟古人笔意.
黄庭坚和同时期的书家有一个典型的不同之处,对于草书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他的草书独自面目的成熟还得益于书法以外的功夫参悟,即借助其博学广闻,用“心”感知,提升其对草书的理解升华。他曾有一段学习草书的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同。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由此可知,黄庭坚学书首先学的是周越。周越的书法苏东坡以为“险劣”,米芾评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但是由于初学周越,因为时人范帖的缘故,故十年不脱俗气,后看出旭、素作品的飘逸,知其笔法,才脱去俗气。据说有一次,黄庭坚作书,苏东坡在一旁称赞,钱勰却惋惜黄庭坚没有见到怀素《自叙帖》,后黄庭坚在涪陵石杨休家见到《自叙帖》真迹后悟到草书笔法,下笔飞动,自谓得草法于涪陵。黄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巾有书数干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两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山谷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感悟。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
黄庭坚中途学草书,由于运笔不到家,笔画缺少气势,不灵活到位,后看到众人划桨,才有启发,悟出笔法笔势,划桨不到位,力度、节奏不够,船就不会行走。由此想到用笔运笔,假如黄庭坚没有博学的知识刻苦的用心,就不会悟出此道理。他曾说:“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部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横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靠心悟,以意使笔。用心参禅妙悟古人笔意,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三、黄庭坚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黄庭坚对后世的影响有精神上也有形式上的影响。当然他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远未他的诗歌影响大。但正因为他的“江西派”诗词上的巨大成就也从另一方面提携和加注了他的书法传播及影响。他的书法表现出来的极具个性的个人风格,对后世书家个性创新突破启发意义很大。他在行书上的鲜明笔法特点,在草书上个性突破都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
南宋时期,黄庭坚书法的形式特点在宋高宗的早期书风中表现明显,对于明草书大家祝允明(1461——1527),黄的影响很大。文徵明(1470——1559)他是明代最有才华的书法家。他真、草、隶、篆四体皆能,对黄庭坚书法偏爱有加,尤其黄带有尖长笔画的张扬的清瘦对他影响很大。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成就,对我们现代后学者启发很大。我们在学习草书当中,必须要善于观察生活,提高悟性,要在草书创作上逐步探索,研究黄庭坚纯熟的用笔和布局平衡原则,提高自己的技法水平,涉足书外知识的积累,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练好内力,借鉴和学习黄庭坚的笔法精髓,勤学苦练,用心揣摩,在临摹与实践中达到自身对草书的感悟个性,形成自己特有的面目,在草书艺术上成就作为。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