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于上世纪中期提出的一个理论。他指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只有三个选择可以做:
申请退职,退位让贤;
让能干的人协助自己;
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显然,退位是违背人性的,所以大多数人不会选;能干的人通常会成为自己的对手,这也不合适(洪秀全、杨秀清既视感);所以只有第三条路看起来最适宜。
但是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成为了另一个“不称职的官员”,所以也就会同样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于是帕金森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的这一发现被称作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另外两个是墨菲定律、彼得原理),备受推崇。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古代一个和“帕金森定律”非常接近的理论,而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正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子是谁相信不用我多介绍了,他曾写了一篇文章,叫《孤愤》,即怀着孤独与愤怒的情绪控诉有才之士与阻碍改革者之间的矛盾,其中就有这么一段论述:
“智士者远见而畏于死亡,必不从重人矣;贤士者修廉而羞与奸臣欺其主,必不从重臣矣,是当涂者徒属,非愚而不知患者,必污而不避奸者也。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就是:
权臣(此处韩非所指,与帕金森所说的“不称职”极为类似)当道,有才能的人因为富于远见(知道自己会不被权臣容忍)且畏惧死亡(人人畏惧),所以必然不会追随权臣;有道德的人因为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也必然不会追随权臣。这样的结果就是,当道掌权者所用的人不是无能就是没节操,这样的结果怎能不是君主被蒙蔽、百姓被祸害!
——与帕金森定律何其相似!
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社会科学的一些思想和观点经常会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闪出,细心探索的话,一定会有很有意思收获的。
微信公众号:全言作品(ID:quanyanyyy13)
- 上一篇:黍米粥、做面燕、吃鸡蛋,盘点烟台农村“寒食节”习俗
- 下一篇:中国文化的含蓄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