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地方长大,可以夸张地说高考之前我都没出过省。而开始上大学之后,零零散散走过一些地方。与很多朋友不一样,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不会着急去繁华的闹市区,看千篇一律从义乌小商贸市场批发来的小玩意。每个地区有各自特色的文化积淀,去乌镇看乌篷船、在绍兴看沈园、走一走鲁迅故居,在南方小桥流水的园林里穿插踱步,这些都无可厚非吧。
但我每到一个地方必去的就是寻访当地有名的寺庙。这里的寺庙不是单单指佛寺,而是指神灵祠庙、宗族祠堂、皇家宗庙、名人祠庙、儒家文庙、道教宫观、佛教寺院。当然,除了寺庙,博物馆也是出游的重中之重,后者对我而言也有很多奇妙的体验和极大的吸引力,但是今天还是先聊一聊前者。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该是去看人的,而是去了解一段文化。踏上一片土地,就意味着走进当地千年的历史,如果你想洞悉一段人世间沧桑的岁月,那么可以去寺庙走一走,无关任何宗教信仰,这里几乎囊括了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
走入每一个寺庙,几乎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香火鼎盛的寺庙圣地,在重重院落中惊叹巧夺天工、荟萃古今的建筑;在曲曲回廊里,凝眸那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壁画,在肃穆静寂时,聆听那清吟梵唱,感悟深邃的微妙禅机……
一首《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名扬天下,前年到的寒山寺,基本的一些构造和其他寺庙并无什么不同,但是至今印象还很深的是寺里的菩提树。去的时候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暗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山寺鸣钟尽已皆,渔梁渡兴早争空。寒山寺的钟平稳厚重,端庄安详,静静凝眸,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古老的召唤。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因为已经是傍晚,所以我打算听一听寒山寺的钟声。
几乎是在一瞬间,钟声响了。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慢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整个喧杂的寒山寺中余韵袅袅。
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惊醒如钟。但是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钟楼里撞钟人用他细致的手掌,紧握钟槌,充满了自信,钟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钟,不禁痴了。那钟声,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抚面轻柔;急切的时候,好象声声唤着迷路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但好象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钟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我想起《维摩经》的一段故事,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钟,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座钟,刚刚响过的钟声又在记忆中如潮汹涌而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声。古诗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吻合度和概括力真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
在每一座千年古刹、在拂晓的空寂、在夜色的苍茫和山谷的幽深中,钟声更能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撞击出的声音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流淌出的音波如涓涓细流,慢慢渗入心怀,如早起时的大雾一般无遮无拦地弥漫,那一刻只觉得所有的车马劳动余困锁都豁然冰解,所有的俗念琐事都荡然无存,只是那一刹那也多多少少泛起一些顿悟的涟漪。
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钟声.
先进的时钟在“滴滴答答”,却永远代替不了悠然的钟声,时钟的声音枯燥得像冬日里枯涸的河流,干瘪的稻谷。脚步匆匆,生活在俗世里的人们内心深处,都蕴藏着难言的隐痛,钟声悠长,如同所有的无常都在不断流转。
岁月不语,青山依旧。
多少的光阴故事在钟声里随风而逝,多少的钟声在警醒着生命的匆匆。
转自公众号:上饶悦读吧,作者: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