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要扫墓祭拜祖先,这也是中华民族孝为先的传统。然而在古代扫墓的日子其实是在寒食节,也就是清明的前一天。后来慢慢合并为一个节日,也就形成了清明扫墓的习惯。现代社会中,相信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何谓寒食节了。
寒食节最早应该起源于人类对火的崇拜。一开始称为禁火节,到了春秋时期改为寒食节。相传晋文公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他国,一路受尽了屈辱。身边追随他的人也相继离开,只剩下少数忠心之人。其中一人为介子推。一次重耳因为饥饿而晕过去了,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这才救了他的性命。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成为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做了国君之后,对追随他的人一一做了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直到有人提醒才幡然记起。此时介子推为了远离世俗,背着老母亲隐居在绵山一带。重耳多次拜访均闭门不出,于是按照大臣的建议在绵山三面点火,只留一个出口,到时介子推必然会从这里出来。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未见介子推出来,当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已经抱着一颗老柳树烧死了。
由于介子推被烧死的时候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做饭,只进冷食。后来被称为“寒食节”。直到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的习俗才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