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简介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口吃,师从儒家大佬荀子,却深得老子精髓,与李斯是同门师兄弟,而李斯自认才学比不上韩非。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看到韩国日益衰弱,一直向韩王上书,但总是得不到采纳,自己也得不到重用。韩非于是根据国情、古今得失,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近十万字的文章。
后来这些文章传到了秦国,嬴政看完,感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得知是韩非所写,居然派兵攻打韩国,不得不感慨这是真爱啊!后来韩王就派韩非作为使者出使秦国了。韩非到了秦国,虽然嬴政跟他交流的非常开心,但可能是因为韩非的口吃,或是因为“见光死”,又或是因为《存韩》而使得嬴政一时没有下定决心重用韩非。而李斯、 姚贾因为嫉妒、冲突,于是合谋跟嬴政告状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您现在要统一六国,那韩非肯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着想多一点,您现在不用,等以后他回去了就是放虎归山啊,不如现在找个理由把他干掉得了。嬴政同意了,就派人治罪韩非。而李斯趁机派人送毒药逼韩非自杀,韩非想跟嬴政当面交流,但是不给机会。后来嬴政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所写的许多文章是专为帝王服务的,而且十分超前,这也难怪秦王嬴政会有那样的感慨,而秦王及后世许多帝王运用的也正是韩非所提出的中央集权的帝王之术。这里我就嬴政提到的《孤愤》及《五蠹》谈下个人见解。
依法治国、赏罚分明
《孤愤》一文,提到了一个名词,重臣。重臣是指发生在大国中无视法令、破坏法律为自己牟私利、势力能够控制君主的人。而因为重臣独揽大权,内政外交都是一把手,官员、君主的侍从、学士、诸侯国的外交人员都要靠他来决定事情,不敢说他坏话,导致君主越来越被蒙蔽,而重臣的权势越来越大。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最后只会导致像晋国分裂,田氏代齐那样国家灭亡;而小国最主要的问题则是近臣。由于君主信任近臣,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考察,从而影响了君主的判断,导致廉洁、奉公守法的官员无法得到重用,国家越来越腐败。
因此国家还是要施行依法治国,重用“智术能法”——远见而明察,强毅而劲直之士,摒弃重臣、近臣,论功行赏,论罪行罚,否则国家灭亡是迟早的事。
建立辩证的发展观,实事求是
一、建立辩证、科学的发展观。
《五蠹》提出随着时间的变化,事物也在发生变化,局势也会有所不同,不能墨守陈规,应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文章用了几个例子来论证了这个观点:
让位。文章谈到上古的让位是因为利益比较小,所以可以轻易的让位;而如今让位利益相关太广,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县官都不会轻易的让位。因此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人口与财富。古时人口少而财富多,所以大家不争;而现在人口多而财富少,所以很容易出乱子。“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制度。君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刑罚也是如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马,此不知之患也”。
二、建立统一标准的法律政策。
文章指出君主应该施严法,并建立统一标准的法律。奖励丰厚,使民众有所图;惩罚严重,使民众有所惧。不能因为逃兵是为了照顾家里的父母,反而给予奖励;不能因为举报犯了法的父亲,而反受到惩罚;不能因为杀敌,反而说其不仁义、不道德而处罚。法就是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铲除造成国家混乱的五蠹。
五蠹指的是儒生、纵横家、侠、患御者、商人。而这五蠹按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儒生:整天死读书的人,不注重实际应用的,满口仁义道德却践踏法律的人——长此以往,无信无法,国将不国;
纵横家:专门鼓吹外交,不注重修内政的人——自身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侠:重臣的帮凶,以自己的标准做事,同样不顾法律的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就是标准;
患御者:用贿赂来得到私利的人——助长腐败,人人争当逃兵;
商人:投机取巧,用钱买官,发国难财的人——同样助长腐败,民众生活越来越苦,国家越来越混乱。
因为这五蠹,而使得国家混乱。只有铲除五蠹,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建立统一有效标准的法律法规,并一视同仁,然后君主运用中央集权的帝王之术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得国家强大,民众富裕。
欢迎有不同见解的朋友留言讨论,顺便求一波关注。
上期文章:漫谈乐毅伐齐为什么剩两座城池打了几年都没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