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初建于梁武帝天临年间(公元502—519),名“妙利普明塔院”,后于唐贞观年间有号“寒山子”的僧人来此居住,唐玄宗有石头希迁不定期此建寺遂题额曰“寒山寺”。有诗人张继曾作《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之后使寒山寺闻名遐迩。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城(姑苏城外),如今已经不是人们诗句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了,现在的寒山寺一片繁华景象,已经找不到半点诗句中幽静钟声的寒山寺了。
在《寒山寺介绍》的导言中有这样一首诗:古寺枫江一杂莲,祥云端气溢连天,微风慢动角铃响,急雨顿开佛子禅;方丈书斋评字画,导游话筒讲诗篇,千年古刹今添色,中外游人肩碰肩。这里“中外游人肩碰肩”道出了寒山寺的真实写照,如今寒山寺内无处不是人影、无处不是人声,反而听不到寒山寺的“钟声”了。本来寒山寺是以“寒山寺钟声”而闻名海内外的,可以如今只能见到寒山寺的“闻钟石”亦然孤单的在那里。我想一定有和我一样更多人是尽兴而来败兴而去了。
寒山寺的“钟声”是寒山寺出了名,同时也成了寒山寺的一大特色。一进寒山寺首先见到的是围绕寺院一圈摆放的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钟”,形成了寒山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钟声”在佛教有特殊的作用和特别的意义,“钟声”在佛教有警觉和提醒的作用。如有一幅对联: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梦中人。到过寒山寺的人何至千万,但我们不知道这“钟声”警醒了多少世间名利之客?古人“半夜钟声到客船”的诗句也道出了,出家僧人半夜三更就已经敲钟起床修道。说明了人生短暂、无常迅速,不要被现实的“名利”而忘了自己来到人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修道。
在这座繁花似锦的千年古刹中有一特殊景色,在“寒山拾得殿”供奉有寒山、拾得两位大德,两位大德在相互窃窃私语,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在探讨着什么!我们也不知他们两位当时是否预见到了寒山寺今天的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