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韩非子》论信用

《韩非子》论信用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18 06:05:19
阅读:

《韩非子》论信用

韩非是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他认为以法治国首先一定要讲信用,他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即,只有在小事上讲信用,才能够在大事上建立起信用,所以明君要在遵守信用上逐步积累声望。赏罚不讲信用,禁令就无法推行。书中举了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很有警戒意义。

一、晋国攻原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准备收兵离开。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军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原国人听到后说:“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么能不跟从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二、箕郑救饿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人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三、吴起须故人而食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他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四、文侯会虞人而猎

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将打猎的事取消。

五、曾子杀彘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一头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做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六、厉王击警鼓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击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七、李悝谩两和

李悝警告左右守卫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悝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另一种说法是: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他对左边守卫的军队说:“快上。右边守卫的军队已经上阵了。”又骑马到右边守卫的军队说:“左边守卫的军队已经上阵了。”两翼军队都说:“上阵吧。”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上了阵。过后第二年,和秦人交战。秦人前来偷袭,一交手,差点儿消灭魏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韩非子》论信用来源:微安塞-领导干部学国学

相关推荐

  • 《韩非子》论信用

    韩非子说,韩非是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他认为以法治国首先一定要讲信用,他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即,只有在小事上讲信用,才能够在大事上建立起信用,所以明君要在遵守信用上逐步积累声望。赏罚不讲信用,禁令就无法推行。

    诗词赏析
  • 将相和了又如何(一)和氏璧

    和氏璧文言文,这个话题要从一块玉说起,这块玉就是著名的“和氏璧”。有心人天不负,卞和找来找去,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石头,他断定这块石头就是他要寻找的宝物,这块石头里一定藏着美玉。

    诗词赏析
  •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将出席“第三届汽车与环境论坛”

    何光远,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日前已经确认出席于2015年12月4~5日在上海嘉定举办的“第三届汽车与环境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论坛“。

    诗词赏析
  • 【可读】成语典故: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郑人买履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双鞋,去之前他先把自己的脚长量了一下。走到集市,他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匆忙跑回家拿了尺码,回到集上时,集市已经散了。

    美文欣赏
  • 和氏璧是什么奇宝?

    和氏璧文言文,我国历史上“完壁归赵”的故事源远流长,脍炙人口。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代,秦昭王骗赵国说,愿意用十五座连城换取赵国的一枚宝璧。那时候,秦国兵强国富,实力雄厚。赵惠王既舍不得宝壁,又不敢得罪秦王。无奈,只得派大臣蔺相如护送宝璧到秦国去。

    诗词赏析
  • “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就是前面赵武灵王的儿子赵何)得到了和氏璧。关于和氏璧的来历,见于《韩非子》:有个楚国人卞和,在楚山(襄阳南漳县历山)得到了一块玉璧,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公元前700多年在位)。楚厉王就让人鉴别,这人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就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