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是指秦朝以前的所有朝代,主要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统一六国,前后约八百年时间。这八百年是战乱不断的八百年,也是思想、文化、政治大发展的八百年。这八百年涌现出了很多代表人物,但是这三个人代表了先秦文化的主要成就。
第一、道教文化思想——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相传老子一生从未著书,直到西出函谷关的时候应万民请求。当场写下《道德经》这一道家经典名著。道家思想确立之后一直影响着我国各朝各代的文人名士!
第二、儒家文化思想——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弟子三千,创建了私塾教学。儒家文化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至圣先师孔子!
第三、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诗经》形成很早,传唱也很广泛,可惜一直只能作为一种民歌的形式流传,不能作为文学创作形式。直到屈原出现,把诗歌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让诗歌成为最美的文学创作表达形式!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秦朝时间比较短暂,没有形成流行的文体,汉朝分为东西两汉。汉朝时期主要流行的文学形式是赋,汉大赋!同时汉代也是我国史书走向成熟的时代,史书的主要文体采用的是散文,因此也是散文成熟的时期。因此东西两汉各取一个代表人物
第四、西汉史家绝唱,散文大成者——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行文以散文为主,文学价值极高,被鲁迅称赞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五、汉赋集大成者——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是汉赋发展史具有巨大贡献,在他作赋的生涯中,较全面地继承了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大赋则远绍司马相如《子虚》,近取班固《两都》而有《二京赋》;骚赋则上追屈原《离骚》、下踪班固《幽通》作《思玄赋》。可以说张衡是汉赋的集大成者!
两汉之后经历了短暂的三国时期,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主要代表文学流派。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者当属曹操!
第六、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
曹操最广为人知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实曹操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写实诗歌的奠基者之一!
三国之后来到西晋和东晋十六国,这一时期依然延续了三国时期政治混乱,国家分裂,战火烧边了整个中华大地。民族大融合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展现!这一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属田园诗人陶渊明。
第七、田园诗人鼻祖——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北方结束十六国之乱之后,我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进一步酝酿。各民族思想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词汇与题材。更是丰富了人民生活。南北朝时期主要流行的文体是骈俪文。骈俪文以声律、隶事、对仗工整严谨,辞藻华美著称。
第八、六朝骈文独一支——吴均
吴均(469~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吴均的骈文在当时的流行程度或许不如宫体诗人徐陵等人。但是吴均创作的骈文在六朝时期算是骈文中的一股清流。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为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
南北朝之后文学创作进入隋唐,也就是我国文学的巅峰前期。下一篇文章诗与历史将为大家带来隋唐到明清的主要文学代表人物。喜欢的朋友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
- 上一篇:韩愈名句13首,收藏一番也不错
- 下一篇:古代四大风流韵事——《韩寿偷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