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史记》很多,柏舟就给大家说道说道一些很多普通人不太知道的《史记》版本学知识。
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哪怕很多人都说不全二十四史的名字,但只要知道一本《史记》似乎就可以说自己“喜好历史”了。
虽然有失偏颇,但《史记》分量之重,可见一斑。
我们现在熟知的《史记》,其实并不是司马迁起的原名,这个书名也是渐渐形成的,比如著名的《汉书·艺文志》里,是以《太史公》百三十篇的名目收录去的。
这本《汉书》的写作时间,是在东汉前期。在后面,还写着“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
事实上,翻遍汉书,可以看到这个名字也不是最终确定的写法,我们最终所见的《史记》这个名字,也在《汉书》中频繁出现,再比如《杨恽传》里,也曾把《史记》称为《太史公记》。
是不是《汉书》的作者弄错了呢?
东汉末年应劭所写的《风俗通义》里,还是将司马迁这本书写作《太史记》。
可见最开始司马迁完成此书的时候,绝不是用的《史记》为初名。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史记的确是在司马迁手中写成的,但是极有可能是班固班超父子同写一书的。唐人司马贞所写的《史记索隐》做的序,还是写着“父作子述”。
不过司马迁父亲所作的部分可能不多,只有几处较为明显,比如《刺客列传》里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拔剑的故事,书中就记载了是“公孙季功、董生、夏无且”三人讲述的。 而司马迁出生的时候,荆轲都死了92年了,显然不可能是说给司马迁听的,听到这个具体故事的人,应该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当然,古人父作子继是传统,司马迁也从来没避讳这个,只不过后人习惯了将之当成司马迁独自写成的而已。
《史记》百三十篇,有10篇在东汉初便已亡佚,唐人颜师古这么注释,说《史记》亡佚了《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三王世家》等等共计十二篇。前人补缺,作了《武帝纪》、《三王世家》等篇,言辞鄙陋,不是司马迁的本意。
在后人的补写中,《太史公》、《太史记》也渐渐被简化成了《史记》。
当然,不论如何,这《史记》都是通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
诸君以为,《史记》中有哪些篇目感觉不是太史公亲书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本文系柏舟原创,仅用于“南北往事”、“柏舟的南北往事”两处。参考书籍:吕思勉《太史公书亡篇》、顾颉刚《司马谈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