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霍去病的弟弟,深得汉武帝的信任,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集行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汉武帝自知不久于人世之际,令其辅佐刘弗陵,即汉昭帝。昭帝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其母已被武帝处死。故,朝中一切大小事宜,悉听霍光处置,可谓是位高权重。燕王刘旦,见八岁的弟弟当了皇帝,心想一个小屁孩儿,懂什么治理理政这些大事啊,觊觎皇位的野心按捺不住了,于是密谋造反。因过于高调,到处发战斗檄文,说霍光所立弗陵非开帝之子,号召各地的武装力量联合起来,一起讨伐他。霍光先下手为强,擒了骨干齐孝王之孙刘泽,予以正法。骨干被杀,显示了中央军的实力,大大震慑的造反份子的意志,主谋刘旦也主动承认错误,获得了开恩,昭帝倒也大气,让他写份检讨了事。
霍光因平定叛乱有功,被昭帝封为安陆侯,权势越来越大。引起了同为顾命大臣的上官桀的妒忌,屡屡向霍光发难未遂,于是恶从胆边生,居然勾结盖长公主及曾经企图谋反的燕王刘旦杀死霍光,废了昭帝,立刘旦为皇帝。这次虽然做得很低调,准备得也十分充分,但是还是走露了风声,盖长公主觉得这个秘密实在太大了,自己一个人保护不了,告诉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觉得这个秘密太大了,告诉了觉得信得过的人;就这样一个告诉一个,这个重大的秘密居然辗转传到了霍光家奴那里。霍光可没法保守这个秘密,他通知上官桀到宫中开个紧急会议。上官桀一到宫中,即被捉住就地正法。刘旦和盖长公主,闻听事败露,于是自缢而亡。
从此之后,昭帝听信任霍光一人。虽然十八岁那年,霍光还政于昭帝,但基本上朝政还是霍光把持。昭帝八岁即位,根未固而早经人事,乐于其中,于二十一岁那年撒人手寰,且无后嗣。溥仪也是称帝过早,导致无后。唉,早熟未必就是好事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呼声最高的是广陵王,成熟稳重,施德于民,口碑好。昭帝在位的这十年,霍光习惯了做决策,习惯了把方向,习惯了掌舵领航,他虽无一把手之名,但掌握了一把手之实。如果按民意,立昭帝之哥广陵王为君,自己恐难驾驭,再掌权之实。霍光决定立纵情声色荒淫无度的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刘贺即位后,作风实在过于荒唐,毫为人君的样子,朝廷和民间意见十分大。霍光虽然觉得没什么,无伤大雅,无伤国之根本;但是架不住群臣的反对,百官们以从未有过的高度统一联名上书要求废掉了刘贺。霍光开始还觉得做做思想工作,把盖子捂住就是,结果群臣开始在朝会上发难了。霍光知道再也捂不住了,于是借上官皇后的名义,废刘贺为王。
同样的问题又出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回该立谁呢?有朝臣提出武帝有血肉流落于民间,叫刘病已,美丰仪,通经术,有才具,而且年满十八岁,立了就可以用。霍光肯定不愿意,立了就可用,那我不是没用了吗?他找这借口那借口,就是死活不同意让刘病已回宫当皇帝。这年春天,突然,泰山的大石头自己立起来了,宫中上林苑的柳叶上出现了病已立的字样。据专家学者们讲,这是皇帝起于民间的吉兆。霍光无法再找借口,除非他要逆天而为。于是迎回了刘病已回宫为帝,即汉宣帝。
宣帝即位后,霍光想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为皇后。可是,宣帝重旧情,不忘贫贱之交,对曾在民间认识的许妹妹难以忘怀,下令全国范围内寻找故旧好友。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妹妹被找到了,并顺利当了皇后。按理说应该封许皇后的父亲为侯,但霍光坚持不同意,宣帝争执不过,只好作罢。
霍光连皇帝的意愿都敢忤逆,可见霍光的权热大到何种程度。霍家依靠霍光的权势占据了朝中各大职位,霍家一门三侯渐渐有了盘踞之势。宣帝虽然十分不满,但位置不稳,只有暂且隐忍。
霍光在宣帝称帝的第二年,寿终正寝。
- 上一篇:假使韩信为将征讨匈奴,是否还会有白登之围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