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任何一位优秀的将军无不是用众多士兵的生命培养出来的。战国后期的秦国名将白起,更是凭借着指挥击敌超百万生力军的战绩,获得了“人屠”和“杀神”的称号。但白起并不是一出道就当大将,而是从基层军官一步步“刷经验”升上去的,所以他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将。但相比于白起这类靠经验积累成为优秀将领的名将,有着“兵仙”美誉的韩信则是一个“另类”。
说到韩信,许多人会想起一句“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感慨一代名将兔死狗烹的命运。但今天且抛开韩信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不论,只谈谈他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但在此之前,必须要知道这位“兵仙”的早期“发育史”。前文说到,和白起这类靠“刷经验”升级的将领不同,韩信是几乎就是个Bug。他早期的经历是什么?被屠夫当街霸凌受胯下之辱、吃干饭被人扫地出门、河边钓鱼被漂母施舍食物……
这样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能去参军,为生活所迫肯定也是其中之一,好歹当兵能吃饱肚子。投入项羽的麾下之后,韩信“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执戟”就是拿着戟在项羽帐前站岗,说白了干的就是看门的活。因为不受重用,这才跳槽去了汉王刘邦的公司。但到了刘邦麾下之后,韩信也不过是在萧何手下管理粮草,官职依旧不大。毕竟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任何领导都不可能给韩信很高的位置。
但韩信这个人嘴皮子功夫很厉害,经常跟自己的上司萧何唠嗑。这磕不白唠,萧何对有见地的韩信印象深刻。当时的汉中就是个贫困地区,所以很多人都跑路了,韩信觉得升迁无望也跟着跑了。萧何知道后连夜追他回来,这就有了“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傲娇的韩信开口就要当大将军,否则不回去。好在萧何没白磨破嘴皮子,终于把刘邦说动了心,于是韩信在拜将台上风风光光地成为了大将军。
韩信一上任就打了一个漂亮战。秦朝最后名将章邯在巨鹿被项羽击溃后投降,项羽封王时将秦地一分为三,身为雍王章邯紧挨着汉王刘邦,任务就是让汉军窝在汉中出不来。但韩信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直接把身经百战的章邯打懵了。韩信率领汉军冲出汉中后便开启了“开挂”模式,最后席卷天下,甚至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围困在了垓下,逼得他乌江自刎。韩信也凭借无人能比的军功,跻身“汉初三杰”之列。
拜将之前的韩信,在史书上找不出值得称道的实战记录,为何拜将之后就能天下无敌?跟着刘邦从沛县出来的那一帮兄弟:杀狗的樊哙、赶车的夏侯婴、吹笙的周勃,哪个都不比他韩信打得仗多?实战经验更加丰富的他们,在韩信当大将军时自然也是第一个不服的。但韩信拿出自己的成绩让他们心悦诚服,最终对自己这个资历浅却职位高的大将军毕恭毕敬。韩信是怎么知道打仗的?又是怎么把战打成艺术的?
早韩信不到一百年,战国末期的赵国有个叫赵括的,也是一出来就当主将,但最终输得一塌糊涂。的确,白起是赵括那个时代的“神”,但经验不足的韩信面对一群比自己经验丰富的敌将,为何没有落得和赵括一样的下场呢?其实这个问题用哲学知识就很好理解了:经验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就是像白起一样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间接经验则是通过前人总结的兵书来学习。
很明显,在学习间接经验、用间接经验指导实践上,韩信做到了近乎完美。韩信著名的“背水一战”,学的不就是项羽的“破釜沉舟”吗?韩信这种看书学打仗的模式,的确是“闭门造车”,但是闭上门就一定造不出车来吗?别忘了后面还有一句“出则合辙”,韩信正是将“合辙”做到了完美。所以,多读书是有用的。但是书谁都能读,把书里的东西拿出来灵活运用,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否则同样是读书,为何韩信能被赞“兵仙”,而赵括却被骂“草包”两千年?
- 上一篇:汉武帝刘彻的凄凉晚景
- 下一篇:道教神仙|韩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