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曾自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语出《汉武故事》。里面记载道:“元朔中,上起明光宫,发燕赵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宫人既多,亟被幸者数年一再遇。挟妇人媚术者甚众。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
要取悦这样的君王,而且要固宠,就像王佳芝勾引易先生一样,“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可惜,还不一定能轮得到呢。
所以,传说中那位“倾城倾国”的李夫人,就成了武帝的爱情绝唱了。历史学家翦伯赞甚至称赞“(武帝)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如果不是对近几十年来对汉武帝的美化工程早有心理准备,我就要一口水笑喷在电脑屏幕上了。
其实,把历史演变成民间故事的这种做法,大家都应该不陌生了。关于这段爱情,并非没有所本。其兄李延年的那首歌一直缭绕了两千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倾国倾城”至今仍是形容绝色的最佳词汇。可惜,李夫人不是褒姒,也不是海伦,她温驯乖巧,完全无害,再美也不过是一个承受者。另有一个故事,常常出现在教世人如何做人处事的小文章里:
李夫人入宫没几年就生了重病,武帝亲自去探视,李夫人蒙着脸不愿意见他。武帝反复以千金和为其弟兄封官许诺,要求李夫人一见,李夫人就是不肯。武帝拂袖而去。夫人身边的姊妹责怪她,她说:“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正是因为我想托咐我的弟兄,我才不能把我生病时的丑样子让他看见啊,这样他只会记住我貌美的时候了。”几天后李夫人去世。果然,武帝没有见到李夫人最后一面,反而激起他无限的怀念,于是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有甘泉宫里。《汉书》说,“上以后礼葬焉。”(实则并非如此。)
由此来看,李夫人确实聪明,聪明之处就在于她知道武帝并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奴隶主,所以极其谨慎,生怕失去主人的恩宠。一个能让小妾怕得都不敢跟他见最后一面的人,还妄称什么“最好的丈夫”?历史学家尊卑不分,皇帝是要气得从墓里跳出来的。
《汉书·后妃传》云:武帝思念李夫人,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到了晚上,方士夜张灯烛,设帷账,陈酒肉,让武帝坐在另一个账子里,远远地看见美女的身影,长得像李夫人一样,在帷幄里坐着走着。他又不能上前,更加地想念了,还作了一首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还令人谱曲歌之,还亲自作赋,伤悼李夫人。
没错,“姗姗来迟”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里。
《汉书》还录下了这篇深情的赋。如果按这种说法,那武帝也不失为对李夫人一往情深。但是然而but,武帝招魂的对象并不是李夫人,而是另一个宠姬王夫人。《史记·封禅书》中,说的是:“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因为少翁招魂招得好,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只是不久后因为发现他是骗子把他杀了。
方士少翁在元狩五年(前118年)就被诛杀了,此时,李夫人还没入宫呢,招魂一事自然不可能。《资治通鉴》据《史记》作王夫人,注曰:齐王闳之母。这也说明班固的记载有误。
为何要把王夫人篡改成李夫人?现在很难还原出班固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为何在这个显而易见的关节上出错。但这大概跟李夫人后来被霍光追封为孝武皇后不无关系。武帝崩了,需要让他的某位大老婆与他茂陵配飨;但陈皇后已废;卫皇后因巫蛊之祸废了又自杀;新皇帝之母钩弋夫人也是有罪被谴责处罚,死于云阳。只剩下早死的李夫人,本人没有过错,家族被族灭了两次,皇子刘髆也已经去世,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不会出现外戚或者诸侯王乱政之事了。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挑了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李夫人之墓在茂陵西北角,是离茂陵最近的陪葬墓。然而,从现今考古发现来看,“皇后之礼”似没有从其葬制上体现。它不过是个空衔。而且,史书与文学作品中,都从未将其称过皇后。
当然,李夫人的确曾经受宠过。可惜,这种“宠”,看起来羸弱得很。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汉武帝的男宠;李广利被封贰师将军,征战大宛失利,武帝便大怒,命人遮断玉门关,扬言李广利敢踏入一步就斩首。她带出来的李氏家族,遭遇了两次族灭。一次是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族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后来,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氂密谋推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刘屈氂被杀,李广利家族灭,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来也被杀了。如果李夫人早知道这种结局的话,还不如当初不为兄弟们求封呢。
我又想起了李夫人的“聪明”。的确,像她那样受宠时仍然时时小心,处处警惕,已算是有心计的了。可惜她要面对的是绝对权力。如果你要对付的是一头大象,哪怕你是全世界最聪明的蚂蚁,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