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黄粱梦村的村名曾叫过“王化堡”和“红卫村”。
1959年的秋末,我在尚壁公社收购农副产品时,认识了该公社照相馆比我大五六岁的魏永辰,他是黄粱梦村的人,家住吕仙祠西墙外路西南头的第一户。因为他和我相处关系不错,有一天,他回家办事儿时,骑自行车带着我一块儿去了黄粱梦。可是,当时的黄粱梦村名叫“王化堡”,为什么呢?我不知道。到他家后,在他的建议下,我进吕仙祠游了一圈。因为我是第一次进去游玩儿,所以深感好奇,但又不懂这里真实的含义,故此,也没有仔细地去推敲,当天下午便又和他一起回到了尚壁村。晚上,他问我:“黄粱梦好玩儿吗?”我回答说:“好玩儿。”这时,我把心里的疑团向他提了出来:“你们村为啥叫王化堡?”后来得知,原来是日本鬼子占领邯郸后,他们给起的。
1937年10月17日,日寇侵略者占领了邯郸,他们在邯郸的黄粱梦村北和北二十里铺村南两村之间,修建军事据点,大量招劳工。日寇侵略者为了实现他们奴化中国人民的罪恶目的,强行将黄粱梦和北二十里铺的村名合并为“王化堡”,寓意是:“顺王道而化之”。同时,将京汉铁路(现京广线)上的“黄粱梦”火车站也更名为“王化堡”站了。后来,在吕仙祠北墙外又形成了一个大的村子,就使这里变成了三个村子了。三个村子统叫一个名子——王化堡。王化堡的村名,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叶。
1965年的下半年,我在黄粱梦吕仙祠南,水渠沟南岸的“邯郸专区农业干部学校”培训。就在此时,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四清运动”。当时,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和夫人翟英,带领“邯郸专区东风豫剧团”组成的“四清工作队”进驻了该村。李雪峰认为,“王化堡”这种存有严重殖民主义色彩的村名,在中国的国土上存在了20多年,是一个严重损害中华民族尊严的大问题。所以,他通过认真思考,在征求广大干部和社员们的意见之后,立即将日本侵略者起的、带有侮辱中国人民和殖民主义色彩的“王化堡”村名弃掉,将这里三个村的名子统叫“黄粱梦”。这一村名,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正宗的民族传统,才是我们自己历史文化的村名。所以,这一村名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而激动,并开大会庆祝。当时,“农业干校”的范校长,马上带领六七位同学,一起到村西路边(107国道),把墙壁上当年日本鬼子写的“王化堡”三个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大字,用白灰浆涂掉,换成了有中国人自己尊严的“黄粱梦”三个鲜红色的大字。同时,把京广线上的“王化堡”站也改成了“黄粱梦”站。从此,日本人强行奴化中国人的“王化堡”村名和站名,在我们邯郸的版图上永久的消失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就在我培训结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全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时,有红卫兵串联到黄粱梦村时,在村西写有“黄粱梦”的墙壁上,贴上了革命的大字报,批判李雪峰改村名,“是为封建迷信反动文化招魂扬幡”。同时认为,这个村既不能叫“王化堡”,也不能叫“黄粱梦”,因为一个是帝国主义的,一个是封建主义的,应该叫革命的村名——“红卫村”。接着,红卫兵小将和村里的造反派一起,把村西墙壁上的“黄粱梦”三个字改成了“红卫村”。同时,把京广线上的“黄粱梦”站也改成了“红卫村”站了。红卫兵当时没人敢惹,铁道部只好将“全国铁路运行图”和火车票都改成了“红卫村”。这一来,旅客们都乱了套,谁也不知道“红卫村”是何地方,不是坐错了站,就是无法买火车票。无奈,铁道部只好将此情况上报,不久,上级下达命令,应恢复原来的村名和站名。就这样,一场“红卫兵”更改村名的闹剧便宣告结束。
现在,不但黄粱梦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步入了小康社会。闻名全国的黄粱梦吕仙祠,在“文革”中遭受到严重破坏之后,又得到了重新修复,使其旧貌换新颜,并且又扩大了规模和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梦文化”旅游地。
作者:王景春
来源:邯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