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武汉,长江穿城而过。在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一座古楼临江而立,这便是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的黄鹤楼。
黄鹤楼历史很久,建于三国时代,最初就是吴国作为军事瞭望的哨楼,后来逐渐成为客商行旅的观景楼。古人好题诗写字,因此黄鹤楼上也留下了大量的文人墨迹,与此同时,也成就了许多的千古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个叫崔颢的人写下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其实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失意,以及有家难归的一种愤懑之情。但是崔颢触景生情,被神话传说所触动,产生一种人去楼空的寂寥感,使他积蓄在胸中的诗情喷涌而出,一首有关黄鹤楼题诗的绝唱就产生了,整首诗浑然天成。所谓“文章本无成,妙手偶得之”大概就是如此吧!
再观崔颢这首诗,很多地方都表现得“十分大胆”。古人讲“文以气为主”,该诗前几句一气呵成,文气旋转,顺势奔纵而下,毫无半点拖沓和滞碍,尤其是“黄鹤”一词的反复出现,这在格律诗里面是非常忌讳的,但崔颢“不以词害意”,猛出奇句,平仄虚实业已不管不顾。全诗前半部分散调变革、率意自然;后半部分整饬归正、法度讲究。一缓一收,大胆之余,让人颇为惊奇,甚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这样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可谓评价十分之高。
崔颢此诗美学意蕴极其浓厚,全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细腻。这种“知之而不顾”的大胆率意之作,真可谓是天上之语,让人在惊叹之余,不免心悦诚服,难怪连诗仙太白都望而搁笔。
毋管怎么说,这首《黄鹤楼》真是好啊!好到连诗仙李白都深深的叹服!
元朝有个人叫辛文房,他写了一本《唐才子传》,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儿。话说李白这个人,用现在的网络词语说就是个“驴友”,喜欢游山玩水到处游历踏勘,如若碰到好的景致,就要题他两笔。
有一次,他路过黄鹤楼,望着浩浩荡荡的苍渺江水,遂诗兴大发,准备题诗一首。正当他准备写的时候,一抬头恰好看到了墙壁上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完之后,李白处于深深的叹服之中,以至于他意兴萧索,觉得这诗没办法超越了。就写了一首打油诗聊以自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后就此搁笔,悻悻然离去。因此,黄鹤楼到现在还有个搁笔厅,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此事而设置的。
但李白是何许人也?!他可是谪仙人,是诗仙,是今古一人的奇才,岂是随随便便就能服气了的?因此他总是想找个机会写一首猛诗,决心要和崔颢这首《黄鹤楼》一决高下。比如其中的一首:“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看到没,这首诗基本上就是仿照崔颢那首《黄鹤楼》写的,但还是不如,最后李白终于寻得了一个机会,写下了同样是千古绝唱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不管从意境还是格律平仄等其他方面探论,都和崔颢那首《黄鹤楼》并驾齐驱不分伯仲,正所谓:抗行雁行。至于到底那首更好,硬要分个高低,还真是分不出来,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尽一样,但是不管怎么说,李白总算了却了自己心中的一个夙愿。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一首《黄鹤楼》,让李白如此折服的崔颢,究竟是何许人也?
崔颢,河南开封人,祖籍河北安平县。出生于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博陵崔氏”,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是个小官,而且历史对他的记载不是很多,整个《全唐诗》,就收录了他的42首诗。总结来说,这些诗,除了这首大名鼎鼎的《黄鹤楼》,剩下的都很一般,而且写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浮艳的闺情诗作,读罢,味同嚼蜡。
据说大书法家李邕非常赏识他的才能,邀他去做客。崔颢就写了一首《王家少妇》的诗,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李邕是个刚正不阿的人,看完这首诗,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男子汉大丈夫写得这是什么玩意儿,直接让人把他撵走了。
还有一点,崔颢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好色,有记载:“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就是说,他喜欢专门找漂亮的姑娘做老婆,等自己腻了不喜欢了就抛弃,而且反反复复这样四五次。说明崔颢是一个既好色又始乱终弃的渣男,难怪当时的名声也是毁誉参半。
后来他去东北边塞转了一圈,他一改往日萎靡的诗风,变得雄浑奔放,辽阔雄强。其边塞诗,多歌颂戍边将士的勇猛,籍此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
列举其中一首:“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此诗果然一改他前期的浮靡之风,雄浑之气顿时扑面而来,让人为之一震、眼前一亮。
不管对崔颢这人的个人生活如何评价,都是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然而,不论是崔颢还是诗仙太白,他们留下了这两首穿越千年的千古名篇,才是最值得我们后辈去不断学习并膜拜的,至于其他方面,似乎都不太重要了,也就是说,从艺术层面上讲,他们都是永垂不朽的。
下面,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崔颢的边塞诗,这首诗我个人十分喜欢,其文如下: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本文作者联系,谢谢!)
- 上一篇:黄帝与蚩尤之战
- 下一篇:谈武汉黄鹤楼,网友纷纷吐槽:是嫌弃门票贵还是不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