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经历的世事多了,再读读历史,才明白,其实人越是得意的时候,越需要谨慎。
有人一辈子小心谨慎,但是因为得意之时稍一忘形,就由此而埋下了覆灭的根基。历史上的霍光,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
据说,毛主席晚年为了提醒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曾经要求高级干部要读一读《霍光传》。试想,近年来那些被打的副国级、省部级的“大老虎”们要是读过《霍光传》,以霍光为鉴,哪至于让自己的人生走入这样的结局呢?
提到霍光,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不过,“不学无术”、“曲突徒薪”、“芒刺在背”这些成语,想必众所周知,而这些都源自霍光故事。霍光的兄长——霍去病,更是闪耀史册。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他的父亲霍仲孺是平阳侯府衙役,和同为平阳侯府侍女的卫少儿相好,生下霍去病。后来两个人分开,霍仲孺回老家,另外娶妻,生下霍光。
不就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平阳公主介绍给弟弟汉武帝,得到汉武帝的欢心,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少儿自然也成为皇亲国戚,弟弟卫青更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将军,出击匈奴,七战七捷。儿子霍去病跟随舅舅卫青,也立下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骠骑将军、大司马。
霍去病成为骠骑将军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于是回家认父,将弟弟霍光带入宫中,霍光由此成为汉武帝身边的侍从,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
霍去病去世以后,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晚年,卫戾太子被江充以“巫蛊之祸”逼死,卫家从此失势,而霍光却因为小心、谨慎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在决定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储君后,令宫中画师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
接着,汉武帝去世,霍光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当时的朝廷人心不稳,形式复杂,谨慎的霍光挫败朝中各种敌对势力,逐渐掌握大权,从此朝廷一切政事,决于霍光,还将自己的外孙女立为皇后。此时的霍光,调整武帝时期的政策,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天下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继续稳固了汉朝的统治。
没想到,汉昭帝刘弗陵年仅二十一岁去世。作为老臣的霍光,重新立汉武帝之孙刘贺为皇位继承人。由于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为了天下大局,二十七天后将其废除。刘贺史称汉废帝,后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2011年江西发掘的海昏侯墓葬,就是他)霍光由此创下了历史上第一位权臣废除皇帝的先例,因此和商朝的伊尹合称为“伊霍”,后人用“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废除刘贺之后,霍光另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即汉宣帝,后改名为刘询。刘询即位后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去谒见祖庙。到了那一天,宣帝乘坐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霍光就坐在马车一侧陪侍,汉宣帝见霍光身材高大,脸容严峻,不由自主地觉得非常畏惧,惶恐不安,就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样难受,成语“芒刺在背”就由此而来。
汉宣帝即位以后,霍光曾想还政于天子,告老隐退,没有得到宣帝的许可。此时霍光已经步入老年,他的妻子霍显,为了在霍光去世以后,依然保住霍家的势力,想让宣帝册封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然而,宣帝来自民间,之前已有妻室许平君,宣帝顾念旧情,于是立许平君为后。
霍显为了将女儿送进宫中,特别收买御医,将许皇后下毒害死。此事霍光并不知情,事情发生后,霍显因为害怕事发暴露,才告诉霍光。霍光因念夫妻之情和保住霍家势力,对宣帝隐埋了真相。宣帝因慑于霍家势力,于第二年立霍成君为第二任皇后,并大封霍家子弟。两年后,霍光重病去世,宣帝和皇后亲自前往探望,并隆重安排丧事。
霍光去世两年,霍家子弟霍家谋反准备废帝,招致灭族,霍家子孙及霍家势力被诛杀达两千家。同年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刘奭为由,废黜霍成君皇后之位,将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居住,十二年后,霍成君也自杀而死,辉煌鼎盛的霍家从历史上消失。
当初,霍光家族的子弟生活非常奢侈,茂陵有一个读书人徐生曾经预言说:“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人一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天下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灭亡等什么?”于是徐生上书宣帝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灭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被宣帝看到。
霍光去世后,果然有人告发霍光的后代阴谋叛乱,汉宣帝下令镇压,给举报、镇压的相关人给予了奖赏,而茂陵徐生没有受到任何奖赏。因此,有人给汉宣帝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客人去拜访他的朋友。客人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筒的,在周围还堆满了干燥的柴草,便对主人说:“要把烟囱改成弯曲的,并把干燥的柴草搬到别处去,离开烟囱越远越好。否则的话,将要引起火灾。”主人听了不置可否,心想: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什么事,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邻居们纷纷赶来救火,大家共同努力,终于把大火扑灭了。主人于是杀牛摆酒,感谢救火的邻居们。凡是救火时被烧伤的都被安置到上座,其余的则依次而坐。主人举杯敬酒,感谢邻居们的帮助,却始终没有提到那个建议改建烟囱、搬走柴草的客人。
于是,有一个人对主人说:“假如听从客人的劝说,就不会发生火灾,也不用杀牛摆酒了。现在感谢各位前来救火的邻居,却忘掉了那位劝您防患于未然的客人。”主人听后才明白过来,赶紧命人请来了那位客人。
汉宣帝听完了这个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就赏赐给茂陵徐生绢帛十匹,并任命他为郎官。这就是成语“曲突徙薪”的由来。”
应该说,汉宣帝并非不知道徐生所说的道理,而他之所以对霍氏家族的势力没有加以抑制,恐怕也是其应对霍光家族势力的一种谋略吧。汉宣帝在霍光去世后,对霍家族人反而更加放纵,最后将其全部斩草除根,恐怕也是有意为之。
班固在《汉书》中评论霍光说:“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意思是说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不学无术”。
根据宋史记载:寇准当了宰相,前去请教张泳,张泳只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解其意,回去读《霍光传》,读到“不学无术”时,会心一笑,说:“此张公谓我也。”
说到霍光的“不学”,细读《霍光传》,就可见其端倪。比如他在汉武帝送给他《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后,还不能领会汉武帝要立谁为皇帝;比如霍光要废一即位就行淫乱的刘贺,又怕日后担“忤逆”的骂名,他想援引古例,却不知“伊尹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的典故,于是问了一句“于古尝有此否”。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光不涉学”了。还有霍光在废除刘贺时,当时刘贺引《孝经》中的话说:“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霍光竟然不能引用经典论据以应对,更加彰显出他不读书、无学问。
不过,霍光是不是真的就“不学无术”呢?要知道,汉武帝时期,因为武帝穷兵黩武,搞得天下大乱,社会萧条。武帝之后是昭帝,霍光是昭帝的顾命大臣,昭帝之后是宣帝,宣帝是霍光立的。武帝留下的烂摊子,全是霍光收拾的。霍光摄政时期,国丰民安,被称为“昭宣中兴”,可见霍光是懂得治国安邦之术的。在对汉朝的功劳上,霍光是跟诸葛亮、郭子仪一样的人物。只不过,和他们相比,霍光不够谦虚,不懂得引退和教育好家里的子女,最后导致全家覆灭。这恐怕也和霍光读书不多,不懂得以史为鉴有关。这也大概就是毛主席向高级干部推荐《霍光传》“不可不读”的原因所在。
《汉书》里的《霍光传》相对简略,泛泛一读,未必能令人警醒。著名作家肖仁福创作的《大汉辅国:霍光传》可以说是现代人了解霍光、以史为鉴的一部很好的长篇历史小说,值得一读。
一直以撰写权力人生的著名机关小说作家肖仁福,曾经先后出版描写当代机关生活的《官运》《位置》《仕途》《家国》等多部现实主义力作,描写机关人物在权力场的生存之道,受到众多读者的热捧。近年来,他由现实而转入历史,其最新力作《大汉辅国霍光传》就以霍光为主人公,塑造了西汉王朝武帝末年到宣帝时代的恢弘历史场景,描绘了“昭宣中兴”时期西汉朝廷的君臣百相,展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政治生态,让人重回令人荡气回肠的大汉王朝。
读《大汉辅国 霍光传》,会带给人许多沉思。霍光家族的灭亡,和轻视家风、家教有很大关系。应该说,霍光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并非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但是他对家人却疏于管教。霍光家族这样的悲剧不唯在历朝历代,甚至于今天都在不断上演。这些年来因为反腐败而入狱的“老虎”和“苍蝇”,还有各种“暴发户”们,其失败的结局,难道不与此相关吗?
如果霍光能够多读一点史书,以史为鉴,严格管教他的家人,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引退,恐怕也不至于到最后这种满盘皆输的结局。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机关大力提倡领导干部要多读书的原因所在,更是古人提倡“诗书是齐家之本”的根源所在。
因此,作家肖仁福的《大汉辅国 霍光传》,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历史小说,更是一部给身处权力场中人士的生存教科书,是一部领悟人生进退之道的智慧书,希望今日的读者,认真一读。
《大汉辅国 霍光传》 肖仁福著 团结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定价:49.80元。读者优惠价3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