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书家中,赵孟頫活了70岁,康里巎巎大约50岁,鲜于枢的生年说法不一,按上海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的文字介绍,其寿命不到50岁;按另一种说法,则活了56岁。不管怎样,都可谓英年早逝,不能不说是书法史上的一大遗憾。
三人的真迹,赵孟頫见得较多,一些重要博物馆都有;康里巎巎在故宫的展览上见过一件;鲜于枢的草书韩愈进学解,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因离得比较近,常去观赏。
鲜于复姓,可追溯到商代的箕子。鲜于枢有一方印叫“箕子之裔”,可见他认同自己是箕子的余脉;鲜于枢字伯几,几同于机,他的墓葬里就曾出土过一枚“伯机印章”。伯是长子,机,则来源于“枢机”一词,出于易经“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他名枢字伯机,正源于此。他也刻有一枚印章:“荣辱之主”。
鲜于枢精于行草书,线条刚劲,笔力雄强。赵孟頫对他的草书推崇备至,誉为第一,甚至说过伯几去世后世人方谓我能书这样的话。他的草书虽好,但从个人的欣赏习惯,我还是更喜欢他的行书。
鲜于枢的墓葬1989年在杭州被发现,出土了一些随葬品,除了几件简单普通的瓷器玉器,还有一方砚台、几个笔端的玉配件(可能毛笔已朽),还有常用的印章等。这些物件现在在杭州博物馆陈列展出。
其中的紫石端砚,只有手掌大小,没有任何雕刻纹饰,朴素无华,应该是平时随身携带的日用品。从中也能看出一份铅华尽洗的书家情怀,钟爱之物,笔砚而已。
赵孟頫说,世人皆知鲜于伯机书法之妙,而不知所以妙,惟吾知之。此言不虚。拿鲜于枢的行书来说,既有赵孟頫结构上的流畅精美,又在点画线条上显得刚劲有力,应该是对赵书有所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