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笙
古代文人爱夏荷,更爱残荷。
夏荷与残荷只不过是生命的一场轮回。却折射出迥异的人生姿态与境遇。
它们一碧一黄,一胖一瘦,一荣一枯,一盈一亏;或亭亭玉立,或铮铮瘦骨;或遥远益清,或凌霜不屈。
单从审美上看,农人大多爱夏荷,文人却最爱残荷。
残荷一入诗,诗境即自成。
唐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宋,陈与义“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
宋,刘黻“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元代,滕宾“翠荷残,苍梧坠。”
明代王守仁“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近代苏曼殊“莫道横塘秋露冷,残荷犹自盖鸳鸯。”
残荷,恰巧契合了古文人的审美趣味与境界。
残荷,丢失了夏荷的碧绿与生机,却迎来了生命的苍劲与沉淀。
残荷,虽枯败清瘦,但却亭亭峭立,即折仍直,散发不屈的傲骨。
残荷,凄清却不失洁净,颓败却不失风度,落幕却饱含厚重。
残荷,清池,夕照,营造凄美意境,催发诗情。
人生多舛,愿人如夏荷,更如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