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29 19:38:20
阅读:

戊戌年乙卯月壬寅日(即公元2018年3月11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紫薇花园,原为唐代郭子仪园林舊址,如今园林犹在,草木葱茏,那时人物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处可寻。可喜者此处现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处—秀秀书院,足供诸位雅士悠游于红尘之外,寻幽探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一枝新绿借茶香

辰时。中国古典舞研习时分。

话说书院今儿中国古典舞练习,只有细挑身材的楚楚姑娘陪着先生一起。茹茹因是泡茶的间隙,等水的功夫,不免出来着实看住了。先生见了,又不免“怂恿”她一起:“你也跳罢。书院女孩子为什么瘦,就是跳舞跳的。”茹茹一笑,扭身又泡她的茶去了。一时无话。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翩翩却是男儿身

巳时。研习瘦金书正当其时。

如今却说秀秀老师,今儿除采一支“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外,另把了累垂可爱的“珊瑚豆”来插瓶。她一面布景一面叹息道:“我不及先生采得好,人家采的带了绿叶子,随手一插便自成风景,我采得这个还得另搭花材才好。”

细颈大肚的黑色儿瓶里,“珊瑚豆”红浓如火。于先生的书案上,颇具点睛之妙。可怜先生所书瘦金体书法长卷,今儿因小二宝之故,堪堪地历了一次“劫”:满坑满谷给盖满了大小不一的印章,红印纷繁,黑字寥落。西西老师又不免笑向先生道:“你这个字儿今儿有福了,倒像刘姥姥插了满头的花儿……”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满架诗书一卷字

午时至申时。茶道、古琴、香道等艺术课程各各进行。

话说长安城内今日和暖十分,葩吐丹砂,柳拂金线,景色喜人。秀秀老师进得门来,道过早安后,遂笑吟吟将手里擎着的一支杏花暂且置于瘦金书法长卷那里,自去觅瓶来插。西西老师见了,又不免赞一句:“好漂亮哇……”!说着一面上前细观:原来是一枝上又分出来两支,一支青叶嫩芽,一支骨朵满堆,只有一两朵开了的,两支错落,极得高低相映之趣的。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素颜淡蕊和竹影

茹茹今儿有暇,她极熟门熟路的人,来了自去更衣换履。西西老师又问起她家古灵精怪的小姑娘,答曰:“开学了,去学校了。”言下颇见如释重负之感。秀秀老师因命她准备茶器,先泡一盏茶来大家吃。茹茹鬼使神差竟亦挑了那只琅彩蓝色儿手绘太湖石盖碗,秀秀老师因笑道:“再想不到这一只盖碗竟这么多人喜欢……”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了。

今儿所品,乃黄大茶一款。茹茹又说自个儿最喜这一种,从外形看便细枝大叶与众不同,口感亦比绿茶另得丰富之致。她一面说一面出汤、分茶与众人吃了。秀秀老师因爱那一支杏花,又借了茹茹的茶汤拍片不止,西西老师笑向茹茹道:“今儿是你的专场呢。”又拿一支上品檀香来与茹茹焚上,不提。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午后一瓯茶自香

一时大家又背一回诗。仍是前儿预习的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后两句“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因是那日众人皆道费解,由是今儿重新注解了一下子。

明时陆绍珩《小窗幽记》曾记:“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原来中山之酒本有典故,据干宝《搜神记》记载:“中山人狄希善于酿酒,能造‘千日之酒’,饮之则得‘千日之醉’”。

故典既明,则此诗最末一句之意,岂不收不言自明之功?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杏花朵朵人前绽

楚楚姑娘因又提起昨儿史飞翔至书院之事,曾谈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个儿前几日观影片《唐人街探案2》时,亦曾有类似的言语论调着实入心的,可惜“我自己信仰竟不明了,非道非佛……”西西老师因笑道:“你该早点来书院,多读几次‘道德经’就好了。”大家一笑。因又论起昨儿来客亦着实学识匪浅的,又叹此等客人常常来谈讲交流才好。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佳人对品趁晴光

史飞翔,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西安创作基地特聘作家、中国新闻人网作家频道主编。现任教于西安翻译学院。已出版散文集《为灵魂寻找镜子》、《红尘心语》等。作品曾入选多种选本及中学教材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发表。

著名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陈长吟曾评他:仪态整肃,谈吐雅正,文字也秋水不染尘。

其实书院客人,多半皆属此类人物:麻天阔、姚展雄、刘省平、杨广虎、吕浩……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真真地。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一时先生亦拈花而至。他采的倒是李花。长枝小蕊,清丽不及杏花,却另有一种惹人怜爱处。因是大家正吃茶读诗,先生遂抱了一把琴来凑趣儿,他弹《忆长安》,原是依秦腔的调子创制而成。秦人奏秦腔,自必十分相得的,众人闻之,亦皆言幽微处竟如人呜咽,颇是牵愁动恨的。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又因今儿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第72期暨《长安讲坛》第一讲如期举行,先生与秀秀老师受邀于活动现场奏琴煎茶,一时大家又帮着携琴备器,取茶搬炉,寻香觅花一回。正准备出发的时节,陇西举人推门而入,遂一阵风似地亦被先生拘了去。楚楚、茹茹皆随同而去不在话下。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至酉时,又是每日照例的辩经会。本篇辩经会题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参与者:长安雅士薛佩生、雅女秀秀、长安西西、晋城楚楚、长安茹茹、陇西举人等。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俞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提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提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厘,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疡。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

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禀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欲知明日《诗经小雅 隰桑》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