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27 12:35:02
阅读:

悠悠洛河美大荔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母亲河、渭河是陕西母亲河的话,那么洛河便是75万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一)洛“景”美

洛河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漆沮,这条古老而神秘的河流,于陕北定边县白于山南麓发源,似黄飘带斜穿陕北高原入关中平原,西北而东南迂回曲流千里,蜿蜒榆林、延安、渭南三市的十多个州县,在大荔赵渡先汇渭河后入黄河怀抱。从河流文化的观点讲,大荔县既是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地,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华夏文明正是在这海纳百川的兼容并蓄中不断枝繁叶茂,中华民族也正是在汉民族与兄弟民族的交流融合中不断成长壮大的。而大荔作为境内流线最长、流域面积最广且唯一流经县城的丰美宝地,自然沾足了更多的灵气、秀气和喜气。

洛河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如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字圣仓颉,地理如桥山、黑峡谷,这些人类文明的足迹,在其它地区呈碎片状分散,在大荔却是密密实实的网。滋养万物的洛河水给两岸黎民带来了丰饶的物产和丰厚的文化,考古证明亿万年前洛河流域气候温和,蒿、菊、藜等草本植物遍生,松、柏、云杉树高林密,洛河槽浅水缓,人类逐水而居,两岸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多有不同,的确是山灵水秀、丰美肥沃之地。“漆沮河边两岸沙,绕堤十里尽桃花。”九曲洛水两岸的万亩桃林,阳春三月林相连花盛开,一片粉红色的世界,天堂蟠桃园一样秀丽,连洛河之水也变成了芳香四溢的“香水”。

长城是纵横在同州大地上的龙脊、一道古老的风景线,战国初期修筑的魏西长城便沿洛岸一路行来,随地势高低起伏,历经千年风雨仍气势恢弘,巍然不可侵犯。遍数洛河两岸,中石器时代沙苑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梁家坡遗址、同堤和埝头遗址,商代白村遗址、赵家遗址等文化遗产散布,长春宫、金龙高塔、岱祠岑楼、丰图义仓、八鱼石墓群等文物瑰宝众多,似珍珠项链串挂在碧水脖颈。风景优美之地必多有传说,几千年来民间一直有洛神宓妃、洛河神龟、龙首奇泉、子推卿避、万春打虎……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传承着镰山上下、沙苑周边、同州大地人文情怀,让古朴的大荔充满着好奇、充满着神秘。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二)洛“水”美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离不开河流,华夏文明源头“河洛文化”即发于大荔,相传龙马负图出黄河、神龟背书出洛河,先贤依此演八卦、划九州,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喟然叹息“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一生崇尚文王之治,他理想中的祥瑞景象之地便有东府大荔。《论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时至今日,两千多年前老先人用原始工具凿穿铁镰山而成的龙首渠,仍以洛惠渠的全新气势引洛浇灌大荔万顷良田,滋养着全国闻名的现代农业基地和美丽乡村。

洛河是温柔的,如少女般清秀,多年来甚少发脾气,默默滋养着这一方沃土一方人。关中“白菜心”大荔,80%的土地自流灌溉,洛河流经之处五谷丰登,秦川牛、同州羊、关中驴,黄花菜、西瓜、冬枣、花生,同州皮货、同州特酿、“九品十三花”锦绣如华。大荔人堪称当代大禹,识水、爱水、惜水如命,早早挥就了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的大文章大手笔。三年前,引洛水而成同州湖,千亩湖面清澈如泉,静卧大荔城南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洛河活的灵魂展现无遗。

洛水滔滔势欲东,落花流水醉春风。洛河水先东西而南北拱卫着中国内陆最大的沙漠绿洲——沙苑。远古,沙苑为原始深湖,大禹治水时打破中条、秦岭相连,导水而下,水出沙成。沙苑因洛水而灵,较其它沙漠地貌平生了许多飘渺、许多灵秀、许多神秘、许多风韵。曾几何时,沙苑沙泉、沙井遍布,鲫、鲤、鳅、鲶野生,人们栽藕种菱,洛水回纹旋一方,蔬果春林试馨香,颇有江南之风,自古为人间仙境、游览胜地,引得无数文人骚客“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大荔可谓“水乡水城”,学界把洛河下游称为沮洳之地,城北城东原为大片沼泽,通灵陂(今朝邑湖)算其中较大的一处,这些明水之区自唐代即是种稻、养羊和制盐的好地方。唐玄宗朝同州刺史姜师度南自畅家村、北到长安屯村开渠5里,引洛河水灌溉通灵陂400余顷,周边农田广种水稻,“凡二千余倾,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洛河边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上乘,来自铁镰山的矿泉水便是“中国之冠,世界罕见”的神水。温泉从地下300米深裂隙层喷出,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医饮兼用。有了矿泉水的滋养,孩子们的牙齿洁白漂亮了,老人的身子骨结实硬朗了,冬日里纵使冰雪刺骨,龙头流出的依然是冒着热气的温水,洗衣做饭非常方便,美得大荔人心里乐滋滋,整天见人就炫耀:我拿矿泉水洗脚里!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三)洛“人”美

大荔“史”久“人”更久,洛水是绝对的“源头”,流淌之处遍地人文。20万年前“大荔人”在洛河岸边刀耕火种,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他们脑大脑灵,可谓“智人”的老祖宗。难怪大荔人和外地人调侃时总爱说“我们不是现在灵,老先人那时候就灵!”玩笑归玩笑,史册记载,春秋时期犬戎一支沿洛河进入建立大荔戎国,自此有了“大荔”的概念,也开创了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从冲突走向融合的重要实践。后来,唐朝借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留恋关中沃土的回纥兵及家眷便也安置繁衍生息于洛河两岸。因此,大荔县的性情既有深厚的关中历史文化积淀,同时也有带有别样的草原异域气息,他们做人大气、豪迈豁达,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或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人人心如洛河般伟岸和流长。

大荔是古朴的,不华丽、不张扬,这正如包容温婉的洛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惊骇浪不惊波,自在流行水掷梭。平淡也如人蕴藉,萦回恰抱气中和。”这种超然脱俗、幽菊清香般的气质,正如朴实的洛河,真水无香(老子《道德经》)。洛河逶迤绵长依恋大荔,收获美丽甜蜜播种美好希望,养育千千万万“奓气”的大荔人,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发展的必然。

追古抚今,洛河两岸尽是人中翘楚,厉声谏君的西周卿士芮良夫、统一南北朝的大隋文帝杨坚、独步金代的金石家党怀英、明代旷世奇才韩邦奇韩邦靖兄弟、关中入阁第一人马自强、冒犯慈禧太后的清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怒骂蒋介石的民主人士张奚若、勇为祖国献石油的“铁人”王进喜、让计算机甘拜下风的速算大师史丰收……以及马廷海、郏腊香、张有耀、赵贤若等一大批全国劳模,个个忠义报国、爱土恋乡、仁心宅厚、敢咥奓事。他们生在洛河边、畅饮同源水,骨子里满满是生、噌、愣、倔,这就是真性情的大荔人。大荔近几年高铁高速般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人,前进中大荔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千万个杰出代表就是有勇有谋的舵手,美丽人民助推了美丽大荔筑梦远航。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洛河,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坚韧执着追求;洛河,是一幅连绵不尽的画卷,需要用心品享;洛河,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剧本,不尽精彩连绵辉煌。放眼未来,中正平和、美丽和谐的大荔必将大好!

(作者:王小民)(来源:大秦微大荔 )

相关推荐

  • 洛河——大荔人的母亲河

    河不出图,悠悠洛河美大荔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母亲河、渭河是陕西母亲河的话,那么洛河便是75万大荔人的母亲河。洛“水”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离不开河流,华夏文明源头“河洛文化”即发于大荔。

    诗词赏析
  •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孔子早就给出答案了

    知天命,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了,答案就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美文欣赏
  • 学文化、通古今

    通古今,学文化、通古今

    文章阅读
  • 古人对《河图》《洛书》的质疑和辨伪

    河不出图,历史的轮次很容易理解,通俗地讲就是只能爹生儿子,而不能让儿子返回去去生爹,即使儿子很有出息,很厉害。

    诗词赏析
  • 国人智慧精华:《论语》(完整珍藏版)

    河不出图,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诗词赏析
  • 《论语》子罕篇(九)凤鸟不至,河不出图②,吾已矣夫

    河不出图,【原文】9.9 子曰:“凤鸟不至①,河不出图②,吾已矣夫!"【注释】①凤鸟: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鸟出现就预示天下太平。②河图:传说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即八卦图。《尚书顾命》孔安国注:“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诗词赏析
  • 古史辨:“河图、洛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

    河不出图,这里或是在说什么古董玉器之类的,“河图”具体是什么东西,不是很明确,但是跟这些器物一类大体是没错的。

    诗词赏析
  • 从《易经》八卦分析河图洛书的秘密

    河不出图,从《易经》八卦分析河图洛书的秘密河图、洛书虽已被认定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但知道这点的人现在并不多。如果您再问大家听没听说《易经》八卦,保证十有八九都点头说:如雷贯耳!

    诗词赏析
  • 知天命是多少岁 古代年龄的解析

    知天命,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知天命是多少岁。通过对于古代年龄的了解使我们更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知天命是多少岁吧。

    美文欣赏
  • 《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五)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直道而行,【原文】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翻译】孔子说:“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如果有所赞誉的话,一定对他有所考察。有了这样的民众,夏、商、周三代所以能直道而行。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