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客观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北宋之前虽有《河图》《洛书》之名,然而内容确实与北宋之后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汉人所知的《河图》与宋人所说的《河图》是两码事,至于宋人说《河图》是《八卦》的起源,《洛书》是《洪范·五行》的起源,这是毫无根据的托古作伪以自重,但并不代表宋人的《河图》《洛书》是没有价值的。
我们需要批评的是伪造经典,伪托圣人之名,篡改历史的行为,纠正的是在这种行为之下传于后世的错误知识,这是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但是不能否认后人伪作的思想价值和学术贡献。质疑的精神和批评的态度,是“整理国故”必不可少的,即不能不切实际的吹嘘捧场,又不能全然倒彩一竿子打死。这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客观的问题。
宋人伪造《河图》《洛书》之象后,伪托陈抟老人之名。经过对资料的梳理,在《宋史》之中只有陈抟“好易学”的记载,并无著作传世。早期的传言说《龙图》出自陈抟之手,经过考证此书原本也是伪作,因《图》为龙马所负而出,所以叫《龙图》,这是后人编纂的另一则故事罢了。
《龙图》具体内容虽然已经失传,但其序文仍存,其中所列的术数之用与今传《河图》《洛书》也是完全不同的。曰:《龙图》之未合,惟五十五之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用。……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为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坤之像焉,六分而成四象,地六部配载上则一不用,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
宋代末年的雷思齐在《易图通变》中说:《龙图》中共有二十余图,第一为“龙马图”,其余全是《易传》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杂以纳甲,贯穿易理而造出的。然而雷思齐的书中并没有记载具体哪些图像。元代的张理在《易象图说》中记载起首的几个,并对每张图做了解释:
图(一)龙图天地未合之数
上位天数也,天数中于五,分为五,五五二十有五,积一、三、五、七、九,亦得二十五焉。五位纵横见三,纵横见五,三位纵横见九,纵横见十五。《(龙图)序》言“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
下位地数也,地数中于六,亦分为五位,五六凡三十,积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龙图)序》言“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笔者解读:《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则: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天数之中为“五”,地数之中为“六”。天数之合是二十五(1+3+5+7+9=25),地数之合是三十(2+4+6+8+10=30),那么天地之数便是五十五了。(25+30=55)天地之数排列如上图,上半是天数,下半是地数。【天数配地数】
图(二)天地已合之位
《易》郑玄注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为得相成。
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于天五并也。
笔者解读:图一为天地之分在术数中的表象,图二为天地生五行之象。同样分两个部分,上半副图说的是五行的“生”和位置,象为:头天、脚地、右三才、左四象、中五行。下半半副图说的是五行的“成”和位。生、成位置是交换的,也就是说天一生水于北对应地六成水于南,地二生火于南对应天七成火于北,天三生木于东对应地八成木于西……。一、二、三、四在天为象,六、七、八、九在地为形。天地相交,以成天地生成之数,也就是第三幅图。【天地之数配五行】
图(三)龙图天地生成之数
一、六并于北,二七并于南,三八并于东,四九并于西,五十居中而为天地运行之枢纽。值得今人注意的是,古人坐北面南,以前为上,以后为下。也就是说古时候五方对五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边。一、二、三、四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天地生数配成数,便是后世流传的《河图》之象。天地生成之数配《八卦》,形成第四副图。【天地生数配成数】
图(四)洛书天地交午之数
一坎在东南,二离在西北,三震在西南,四兑在东北,此为“四正”,六乾在东,七巽在北,八艮在西,九坤在东,此为“四纬”。这种方位排序不同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方位图。没有找到一样的插图,上图是按照今天洛书顺序排的,与古图顺序不同。【天地之数配八卦】
图(五)洛书纵横十五之象
在古代还有个名字叫《太一巡行九宫次第图》,这就是后世流传的《洛书》之象,九宫九数横竖斜各自相加均为十五。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守中央。【天地之数配九宫】
以上所列的图(三)、图(五)在后世的流传中,被认为是《河图》《洛书》的内容,当然这是后人的一厢情愿和理所当然的说法。他们的说辞是没有依据的,在考证辨伪跟前是站不住脚的。两汉时期,《河图》谶纬之预言比较流行,而《洛书》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龙马负河图的故事,与神龟载洛书的故事也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人编纂而成了。因为古时候并没有一个实物凭据来证明《河图》《洛书》的具体内容,故此后人在传播中也各有各自的说法,现在一般认为有三种版本。
(一)北宋刘牧
刘牧在《易数钩隐图》中以九数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刘氏将五行生成说同九宫说加调和,以说明河图为八卦之源,洛书是洪范五行之源。并南宋朱震《易卦图说》同此说。
(二)南宋蔡元定
蔡元定称十数图为河图,与刘牧相反,其与朱熹合著的《易学启蒙》对此作了详尽解释。他们认为孔夫子发明了河图之数,《易学启蒙》是以天地之数、河洛之数推演五行、八卦,认为河图与洛书具体与用、全与变的关系。朱熹对北宋的《河图》《洛书》内容以及流行是做了批评的。因为明朝独尊理学,朱熹定的《河图》《洛书》成了权威定论,后世流传了朱熹的定本,却讽刺的继承了朱熹批评的源流之说。
(三)清万年淳
万年淳《易拇》所定外方内圆之河图图式,外圆内方洛书图式。
曰:“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二十也;二、四、六、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数,中十点作十方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方内圆,而五数方布在中者。中一圈即太极圆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在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旧洛书二、 四、六、八皆两折,不知河洛本二四六八平。亦宜平铺”。
曰:“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其外,一、三、七、九为一方。二、四、六、八为一方,仍然河图之体,比又圆中藏方,洛书包裹河图之象,而中五又方中有藏圆之妙”。
河图洛书的关系是:“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
再补一条例证:
历史的轮次是有据可查的,《河图》《洛书》之象出于“天地之数”,我们看看历来易学大师对这个概念的诠释也能探出端倪来。
《易系辞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西汉学者京房说:“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东汉学者马融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合五十”。
东汉学者荀爽说:“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合五十”。
东汉学者郑玄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合五十”。
北宋学者邵雍说:“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合五十”。
南宋学者朱熹说:“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晚清学者杭辛斋说:“勾股自乘合大衍数,既三三见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民国学者金景芳说:“大衍之数五十”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古书可能脱“有五”二字。
历史的发展是有轮次的,一定是先有了《易经》再有为其作《传》,而后有了对《传》的注释,在注释中明确了天地之数、大衍之数的数理,才能为之画出象来。若《河图》《洛书》果真是上古传承下来的,前辈易学大师绝不至于绕了几百年的弯路,到了宋代才认识到天地之数。
北宋之前的《河图》《洛书》内容是什么?
古人对《河图》《洛书》的质疑和辨伪
传统文化中的《河图》《洛书》究竟是怎么回事?(一)
传统文化中的《河图》《洛书》究竟是怎么回事?(二)
传统文化中的《河图》《洛书》究竟是怎么回事?(三)
- 上一篇:国人智慧精华:《论语》(完整珍藏版)
- 下一篇:面对桑梓须谦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