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志说,辰水自梵净山出。源于梵净山之东的大、小两江在铜仁城南合于一水。半个多世纪前,只要坐铜仁船上行70余里,就可到达辰水之源寨英古镇,现在河流断航,沿江有公路环山交通,甚为便捷。
汽车先溯大江而上,数十里后又折向小江,两岸风光尽收游客眼底。河流在群山深处曲折蜿蜒,时湍时缓,时狭时阔。夹岸有杏花村落无数,皆隐没在林间古道深处。急流处常见竹制水车,安置在芳草碧连天的河边水堰旁,引来流觞曲水灌溉膏腴田地。平潭中水面静寂无声,惟见各色水鸟掠水而飞,在苍茫云烟里似隐若无。不知不觉间你会感到山势趋险,水声趋大,绝壁逼眼,浓阴蔽日,让人顿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浑水洞库区到了,寨英古镇到了。浑水洞库区全长5公里,平均宽度为50米,最宽处可演练水军,最窄处仅容一船一舟通过。原为东西两边连绵不绝的山峰夹峙而成,在当地有“十里小山峡”之称,1988年浑水洞电站建成后,峡谷一夜之间成为美轮美奂的平湖。
飞鸟库区两边的山崖如屏风竖立,参差错落,高的达到百余丈,矮的不过二十丈。十里湖区,风光迷人,景致各异,有的崖壁陡峭直立平滑如镜,有的山石奇巧如水墨丹青,有的崖畔云雾环绕恰似写意画屏。种种壮丽美景不一而足,也不知是哪位仙人杰作,一幅幅从人眼前悄然掠过,让人目不暇接,手忙足乱,逸兴湍飞,神飞魄散,真是十里湖区十里画屏啊!
尤其是湖区九龙壁景观,高约200米,长约300米,壁面上石崖突兀峭拔,好似九条巨龙镶嵌在绝壁之上,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若遇大风雷雨天气,巨龙好似蠕蠕而动,长长的龙吟声震峡谷,过往的客商、采药人无不闻之而色变,胆寒,郦道元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并非虚言。当地人则说,龙吟九天,是九龙壁上的滚龙想回洞庭湖老家了。
关于浑水洞库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一条从辰水河而来的滚龙,来到浑水洞湖区后,被相对而出的两岸青山和湖水迷住,不想再往前走。
滚龙高兴得在湖区连翻了数十个筋斗,甚至引亢高歌,不想惊动了正在悬崖峭壁间午睡的凤凰。凤凰的美梦突然被滚龙打断,其恼怒的心情不言而喻,凤凰先是发出警告,可年轻气盛的滚龙根本不予理会,这可气坏了心高气傲的凤凰。滚龙与凤凰在湖区上空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双方都因为力竭而死,死后的凤凰化为一块岩石,名叫“凤凰岩”,死后的滚龙则化身为“九龙壁”。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浑水洞库区虽然不过十里,亦无三峡之险竣,但一个湖区所应有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无不具备。再加上沿途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放眼望去,千岩竞秀,群山叠翠,近山如簪,远山如烟。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柔媚,乌江的壮阔,秦淮河的波光,以及岳阳楼的帆影,但这份深入骨髓的淡泊和宁静,却是其它任何地方都难以比拟的。在苍穹与大地之间,演绎着古镇千年盐道与人类的生离死别, 可以说,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寨英古镇昔日的繁华,还是一种区域文化与外来文明相互碰撞和接纳的过程。虽然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但当我们回头仰望的时候,那种或深或浅的脚印,不正好印证了历史在生命长河中的诗情画意?
至于山间翠湖,时可见柳丝拂岸,钓者持竿于沧浪,飞鸟追逐于平湖,游鱼相戏于浅滩,云青青欲雨,水澹澹生烟。“万顷湖平常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古人赏景大都有闲情逸趣,平湖秋月,泛舟湖上,与友把盏,悠哉悠哉。白居易的“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幅船头。”这便是古人游水时抒怀的写照。
湖水表面看来平滑如镜,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激涌、凶险异常。湖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湖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想那古镇繁盛时节,“舟楫往返,商旅幅辏。”沿辰水直上寨英的秀雅绝伦船只(沈从文先生称之为铜仁船的)上的年青貌美女子,必然也在此濯过纤纤素手,理过淡淡红妆,留下过凄恻绝美、婉转千百回的琵琶声,抑或启朱唇,展歌喉,唱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亦未可知?!
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层层铺绿叠翠,微风一起,碧波荡漾,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船在水中走,人似画中游,时可见鱼绕船走,船随鱼行,倏忽之间,竟不知身在何处,直把他乡作故乡。
青山点点如画,四周翠峰如屏。湖水交汇处成为一片滔滔的江流,将整个古镇毫无顾忌的揽在怀里。春来水发季节,江流推波逐浪,卷起片片烂银般的白雪,一泻千里。翻江倒海的桃花水出浑水洞,过怒溪河、桃映河,直下百里锦江,最终汇入湖南的辰水河和洞庭湖。
湖中盛产娃娃鱼、鲢鱼、鲤鱼、鲑鱼、麻鱼、鱿鱼、草鱼、角角鱼、黄辣钉等几十种鱼。据当地村民说,湖区以前还有一种水产资料上尚无记载的鱼--岩鳊,头扁大,身细长,呈青褐色,体表多黏液,煮汤特鲜美可口,可治皮肤病。(侯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