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道出了黄连极苦的味道。众所周知,黄连是非常有名的中药材之一,它除了能治湿疹、口臭、痔疮外,还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食用黄连的食用禁忌又有哪些呢?
【文化科普】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自古以来即认为四川为主产地,例如《名医别录》上说:“黄连生巫阳及蜀郡大山,二月八月采。”
很久以前,石柱县黄水坝老山上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姓陶的医生。雇请了一名叫黄连的帮工,替他栽花种草药。黄连心地善良,勤劳憨厚。
一年冬天,黄连在后山坡偶然发现一朵黄绿色的小花,迎着凛冽的寒风独自开放。他好奇地把它连根挖出,移栽在药园子里。从此他经常浇水施肥,这株绿色的花草长得枝叶繁茂。一天,老医生有个名字叫桂花的女儿得了急病,发冷、发烧、大便带脓血、便次增多,仅仅两三天就神志不清了。这时老医生外出行医未归,小伙子十分焦急。他突然想起有一次喉咙痛,摘下园里那棵小花的一两片叶子嚼了嚼,喉咙竟不痛了。他急忙从园子里拔了一棵,熬水送给桂花喝了,桂花的病渐渐好起来。老医生回来后连声称赞说:“看来这黄绿花的小草对清热燥湿解毒真有特效!”这位青年姓黄名连,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小草定名为黄连。
【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黄连味苦,性寒。 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功效:
(1)、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3)、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
(4)、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1、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3、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炮制】
黄连: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取净黄连,照酒炙法炒干。每100kg黄连,用黄酒12.5kg。
姜黄连: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炒干。每100kg黄连,用生姜12.5kg。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100kg黄连,用吴茱萸10kg。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均不得过4%。
【相关食谱】
1、黄连解毒茶:
组成:黄连9克,生熟大黄各6克,蒲公英30克,生甘草5克。
主治:一切疮疡,疔毒。
禁忌:素体脾胃虚寒者忌用。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2、人参黄连茶
组成:人参、黄连各1钱,白术、干姜、灸草名3钱。
功效:清肝火、温中祛寒、益脾益气,对火气大的人很好的功效,但如果你是阴虚火旺的人就不适合饮用。
提示:人参及人参制品不能多服,每日3克为佳。
3、黄连清心汤
组成:黄连半两加凉膈散: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
功效:火证通治。
4、黄连泻心汤
组成:黄连1钱2分,厚朴1钱(制),干姜8分,甘草5分,人参8分,白芍药8分。
功效:心下虚痞,按之痛。痞满,脉弦数者。
来源:《明医指掌》卷五。
【食用禁忌】
适合人群: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不宜人群:脾胃虚寒者。
1、 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黄连。
2、 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黄连。
3、 黄连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黄连畏款冬。《本草经集注》
4、 黄连恶白僵蚕,黄连忌猪肉。《药性论》
5、 黄连畏牛膝。《蜀本草》
黄连味苦,但药效却和好,所以不要拒绝黄连的苦味。但是过服久服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
- 上一篇:「学习内经」灵枢·第七十八篇 九针论
- 下一篇:黄公望绘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