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博 资 讯
1、10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宣布,“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将于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
2、10月16日,“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世界范围内首次集中展示红山文化出土精品文物,全面反映了辽宁地区多年来以牛河梁遗址为中心的红山文化考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月16日。
3、近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思想启蒙 致敬经典——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暨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主题产品发行”活动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修复老师为大家现场展示了传统古籍的修复技艺,现场观众也参与了体验。
4、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于10月2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村,距今约3800年—3500年,1959年由史学家徐旭生发现,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
文 博 聚 焦
为什么《声律启蒙》
才是好的启蒙文本该有的样子
为什么《声律启蒙》比《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更适合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读物?
中国传统的蒙学经典,最有名的当属所谓《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他诸如《弟子规》、《龙文鞭影》、《幼学琼林》之类的,不一而足。
这其中有一类是帮助幼童学习声律、音韵、对句方面知识的,代表作品就是《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要我说,《声律启蒙》这样的书,才是好的启蒙文本该有的样子。
“三百千”哪儿不好?
《三》、《百》、《千》那么有名,有啥不好的呢?
首先,无论是《三字经》,还是《百家姓》,还是《千字文》,从头到尾都是三字一句或者四字一句。虽然让文句简单了,但是看多了难免枯燥。
再有,比如《百家姓》,是生生把几百个中国人的姓氏按照四字一句排成韵文,目的仅仅是为了朗朗上口,顺耳易记,除此之外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这样一篇“顺口溜”背下来,除了认识了几百个字,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了。
《千字文》和《三字经》就进了一步,文字的排列是有意义的。
比如《千字文》,把上千个汉字不重复地排列在一起,组成四字一句的韵文,还要言之有物,属之成文,这的确不容易,据说周兴嗣当年为编辑此文一夜白头,足见其功力和心血。但是,受制于“不重复”和“四字一句”,《千字文》行文过于简约,文句过于浓缩,每个字都不一样(只重复了1个字,按现在的简化字来看,重复汉字有7个),信息量过大,加之节奏单调,故而《千字文》虽然博大精深,不失为优秀蒙学读物,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三字经》就简单得多。三字一句,文字虽多有重复,但正因为重复,对于幼童识字而言,反而多有好处。然而《三字经》除了教习幼童读诵、识字之外,立意在于教育幼童忠孝节义之类的传统价值观,这在现代社会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至于类似的《弟子规》之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这时候,就显出《声律启蒙》的优点来了。说它好,好在哪?先看看这本书里都有些啥。
这是本什么书?
《声律启蒙》是清朝车万育所做的启蒙教材。简单来说,它是教小孩子对对子的启蒙读物。
那我们现代生活中平常并不会有对对子的机会啊,学这个干嘛呢?
可是,谁说对对子就是“你说上句,我对下句”那样的文字游戏呢?
这是我们汉语言文字的一种独特运用,说是“声律启蒙”,其实不仅仅启蒙了声韵格律,对出来的对句中包罗万象,各种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概念、实物都有涉及。而且每一条文本,都是从单字对到双字对,然后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由简及繁,声韵协调,琅琅上口。文句长长短短,节奏活泼,这就避免了单调重复,如歌如诉。这就比通篇都是三言、四言的《三》、《百》、《千》之类有韵味多了。
况且,对对子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虽然并不常用,但是诗词歌赋是我们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是我们的文脉,即使在今天的现代汉语当中,也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如此说来,声韵格律这样的知识,属于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修养。
为什么要学声律?
我们现代人学习汉语的声律知识,是为了作诗吗?
至少要学会读诗吧?现代诗姑且不论,我们打小谁还不会背个“床前明月光”?
至少,我们也得知道,诗是要押韵的吧?
押韵
该怎么押韵呢?
现在,我们从小学的都是汉语拼音。这套方案,到现在也就几十年的历史。古人写诗作对,用的是所谓“平水韵”。
这是唐人就在用的一套音韵,到宋金时代,被两个籍贯山西平水(现在的临汾)的人给总结、归纳为106/107个韵部(稍有差异)。严格规范的格律诗写作,都是要按“平水韵”,从每一个韵部中挑选适当的文字来作为韵脚的。只有这样押的韵,才符合写诗的规矩。
怎么记忆每一个韵部里都有哪些字呢?生背吗?当然不如串成朗朗上口的对句来得方便。
可是“平水韵”有106个韵部,《声律启蒙》中却只有30个部分(分为上下两卷)。这是为什么呢?
平仄
对“老外”来说,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就是声调。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名称,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阳平”,都是平声,而剩下的“上声”和“去声”,发声“不平”,“不平”就是“仄”。所以,在现代汉语当中,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
但是古汉语并不是这样。古汉语也有四声,只是这四声是“平上去入”。“平”,自然就是平声,“上去入”就是仄声。这跟现代汉语最大的差别,就是多出一个“入声”。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的发音了,但是那些曾经的“入声字”并没有在汉语中消失。相反,其中的很多字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常用汉字。我们一直还在用它们,只是他们的发音发生了改变,被归并到了前面的三个声调当中。
这种现象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1000年前的人写诗的时候,就已经跟古韵不一样了。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韵书的出现。
想要像古人一样写诗填词,必须得按古人的音韵、平仄来写,这就是我们现代人读、写诗词的障碍。因为格律诗一般都是押平声韵的,押仄韵的非常少见,所以平声韵部相对更常用一些,故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声律启蒙》的最常见的版本,都是只包含了30个平声韵部,分为上下两卷,就是“上平声”和“下平声”。
那么,了解了押韵和平仄就会写诗了吗?
当然不是。要学会对句啊!
对句的规矩
对句,简单来说,就是什么对什么。这是汉语独特的魅力之一。
对句的规矩可多了,主要来说有这些:
01
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要字数相等,还要断句一致。除非要达到某种特殊效果,上下句一个字也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
02
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03
平仄相拗。上下对句的关键位置上的字,平仄要正相反。
04
句法相同。上下句内容要相关,意义要能衔接得上,但是又不能重复。
规矩好像很多,但正是这样严格的规矩,造就了汉语言文学的格律之美。
除了以上这些规矩,《声律启蒙》里还能学到点啥呢?
典故
古人诗词中有大量的用典,比较常用的典故,在《声律启蒙》当中都有涉及。每个典故都是著名的故事,在中华文化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学习它的幼童来说,这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启蒙。
意境之美
《声律启蒙》中用的字词都是优美的汉语,描写的意境,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写来入诗的场景、意象,其中寄托的是中国古人与天地和谐、与万物共生的生活理念。多接触一下这些内容,总比背一堆枯燥的凑字文强吧?
总之,如果现在的孩子准备从幼年时期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的话,我的意见是:不妨从《声律启蒙》开始。学习它,既认了字,又听了声,顺顺耳根子,磨磨嘴皮子,不知不觉间就学会了汉语文中的精华,何乐而不为?
温度
6~19℃
风力
一级
穿衣指数:建议着厚长袖、毛衣、秋裤、长裤,加厚外套。
运动指数:多云,北风1级,紫外线中等。岩画景区不可以爬山哦~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观远古岩画,品雄浑贺兰。
自驾前往贺兰山岩画景区方向的游客,可参考以下出行路线:
A、银川市→银川绕城高速→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B、石嘴山市→G110→镇芦路→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C、乌海→京藏高速惠农出口→世纪大道→G110→镇芦路→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D、固原→京藏高速中宁出口→G109→乌玛高速滚钟口出口→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E、定边→银青高速→京茂高速→银川绕城高速→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F、兰州→连霍高速→京茂高速→G109→乌玛高速滚钟口出口→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G、阿拉善左旗→银巴高速滚钟口出口→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H、西安→银青高速→京藏高速→银川绕城高速→镇苏路→滚苏岩画路→贺兰山岩画
编辑:李文婧
审核:段丽青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
成长的良好环境。
创城标语
文博资讯-中国文博官博
文博聚焦-轩辕十四工作室-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