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读一首唐代“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
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
应凭栏杆独自愁。
看看题目,很显然,这首诗是写给一个叫湘灵的人。湘灵何许人也?是一个女子,能被写进文人的诗中,这女子跟当时的文学青年白居易肯定有一腿,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腿”呢?
据文学考证,诗中提到的湘灵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恋人,是名村姑,乡下妹子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淳朴的。所以很惹文人墨客之怜爱。
话说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郎情妾意啊,本来是美好的缘分。有情人可成眷属。可是呢,湘灵毕竟是个乡下女子,虽是邻家小妹,可她家里没啥子背景,对于小白同志的升官发财没有帮助。
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和《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一对有情人最终成了陌路人,据说是白居易母亲横加干涉的缘故。
白母第一次否决儿子白居易的结婚申请是在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初,当时29岁的白居易高中进士之后,趁着没有正式授官,便回宿州符离家里住了近10个月,他和分离多时日思夜想的恋人湘灵重温旧情,同时也正式向母亲亮出了与湘灵结婚的底牌,搞个喜上加喜。此时湘灵也不小了,那时可算得上老姑娘了。但白母一口回绝了这门不“匹配”的婚事,理由很简单:湘灵门户太低。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那时已经功成名就在京城做官的白居易,趁着能将家眷迁往长安,地位改变了的他回家再次恳请母亲大人让他和湘灵完婚,母亲没有一点商量余地再次拒绝了他的结婚请求,从此天各一方。
37岁那年,白居易在母亲以死相逼困境下,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婚,但直到41岁时还写诗怀念湘灵:
《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可见这份情还是很深的。
后来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和夫人一起遇见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而她并未结婚。
直到白居易53岁时,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句号。
说到这,许多人一定想弄明白为什么白居易后来不想娶湘灵,这确实也是一个谜。因为白居易在江州途中遇见湘灵父女时,白母已经去世,再没人阻止这段婚姻,而且当时湘灵还是小姑独处,他们之间也旧情未了,老白完全可以自作主张和有过生死恋的老情人湘灵结婚,可惜白居易没有这样做。此时,老白已是妻妾成群,再加一个初恋也轻而易举,但他没有收留湘灵。看来,此时湘灵已经人老珠黄,加上生活的折磨,已经没有任何神韵了。
还有这个事儿:白居易曾养了不少美妓,到晚年他还流连在家妓小蛮、樱桃等人身上。白居易曾在杭州、苏州等花柳繁华地当太守,他公开携带十几个妓女游览西湖、虎丘等热门景区,并写诗纪游。看来,也许是风月场上见多了,对初恋情人只是这一种情怀。或者说和今天的大多数男人一样,初恋只能怀念。
可怜的湘灵,为了那份情感,空守一生。我想在她无助漂泊之时,她是想过被老白收留。但估计她也就是因为这次的邂逅伤透了心,才决定消失于白居易的眼皮底下,相忘于江湖的,再见,再也不见吧!
所以,文人的深情只在诗句中,只为了赚个重情重义的名声而已。实际上,诗人的痴情都是靠不住的。
七级胡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