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我国十一世纪初以党项族为主题建立的封建王朝。1038年,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见过。1227年被成吉思汗所灭,在历史上只存在了190年。西夏王朝是否为自己编撰专史现在没有遗存,元朝没有为西夏编撰史书。宋朝也没有,而金和辽都有《金史》和《辽史》。
从影视剧《贺兰雪》知道西夏和李元昊,心中一直有种踏寻贺兰山,探寻神秘西夏的情怀。如今置身西夏王陵,被东方的金字塔所震撼,依稀看到了西夏王朝当年的盛世辉煌。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位于宁夏银川市西郊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遵循了中国古代的“头枕高山,脚踏江海”的风水理念,皇陵背靠贺兰山,面向黄河,在方圆五十三公里的陵区内,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50余座陪葬墓星罗棋布。经后世考古研究,因为西夏已是封建社会,当时的陪葬墓并不是活人的殉葬。而且据考证,西夏的陵寝都是单人入葬,并无夫妻合葬,那么有个谜团至今未解:那些皇后、皇妃们到底埋到哪里了?西夏王陵的入口写着四个西夏文字,一般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猜测什么意思,有的说是“西夏王陵”,有的说是“欢迎光临”,不一而足。其实这四个字读“大白高国”。 大白高国,是西夏的国号。大是我国历代王朝自尊的专称,籍以表示国家政权之神圣和至高无上之尊贵。“白高国”是因为党项羌族最早居住在黄河上游,黄河发源水色不黄,自古就有“白河”之称,为了表示他们对这个地区的留恋和崇拜,用国名来传颂。“大白高国”就是祖先居住在白河上游地区的民族建立的国家,是西夏本国内使用的专用国号。
西夏博物馆坐落于陵区东侧,馆里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西夏文物,许多都是珍品、孤品。有雕龙石柱、琉璃鸱吻、西夏碑文、力士碑座、佛经、壁画、西夏瓷器、官印等,让人们领略西夏王国往日的辉煌和灿烂,诸多的历史之谜,会勾起我们无尽遐想。
公元1038年,党项人元昊在兴庆府正式登基称帝,为得到西北各族广泛支持,宣城其为北魏帝胄拓跋鲜卑氏后裔,其政权是继承“华夏”正统,加之夏州是西夏王国的发祥地,所以对外国号为“大夏”,因地处辽、金以西,史称“西夏”,这一称呼一直使用至今。
西夏文字是西夏建国前,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以党项语为基础,仿借汉子的造字方法而创制的。它不仅使西夏在民族语言方面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对西夏文化教育的兴盛、佛教的传播、印刷业的繁荣都有很大影响。
西夏文字的佛经。
由于西夏缺少金属,所以西夏的钱币铸量很少,更多的是纪念币的性质。这三枚西夏文的钱币,非常珍贵。
西夏王陵的力士经考证为女性,这是很特别的地方,属于镇馆之宝。
西夏陵的地宫模型,地宫并不在陵塔的正下方,而是在前方十米的位置,甬道直通墓室,里边有精美的壁画。西夏王陵的陵塔并不在整个陵寝的中轴线上,都会偏西。因为西夏信奉佛教,所以将陵塔偏西,以示靠近西方极乐世界,离佛祖的距离更近一些。
西夏以白色为贵,皇家瓷器以白色为主。平民用的瓷器一般为黑色。
在宁夏宏佛塔出图的佛像。西夏把佛教作为国教广泛推广,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必须礼佛,等于用政令的形式确定了佛教在西夏国的地位。
西夏王陵出图的鸟神——红陶五角花冠迦陵频伽。
灰陶鸱吻龙头套兽
兽面瓦当
西夏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从地面留存的佛塔建筑及地下发掘的遗址、建筑构件的艺术风格看,体现佛教艺术特征较为明显,其艺术风格中西兼容、汉夏合璧。现在人只能从一座座孤立、挺拔的佛塔建筑、西夏陵和寺庙遗址,以及所发掘出土的建筑构件中来领略西夏件数艺术的概貌。
西夏史话艺术馆通过各种场景和人物雕塑来直观的讲述西夏的历史。如今西夏王陵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由于规定王陵范围内不得有现代人为建筑,所以明年西夏史话艺术馆将被拆除,以后就见不到了。
三号陵坐落在西夏陵区的东南部,主要建筑是平面连接成“凸”字形的月城与内城,内城从南向北为献殿,墓道和陵台。墓室位于陵台前的地下,墓道与陵台偏于陵园中轴线西侧。
三号陵是西夏陵区内目前保存最好,陵园建筑最具特色的一座帝陵,被认为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之泰陵。
三号陵的前部,也就是墓室的上方出现一个巨大的盗坑,从坑的面积看当时已经不是盗了,而是明目张胆的挖掘,专家推测大坑大概挖于明清时期。
因西夏信奉佛教,所以墓塔的建造为七级,外部的琉璃瓦式建筑已经随着岁月凋落,只剩孤零零的内部夯土。上面的木洞清晰可见,由于宁夏少雨,外部又被涂上了一层防水材料,所以能保证墓塔夯土不被风雨侵害。
陵区左右对称的阙台。
西夏王陵的一二号王陵,据推测为元昊的祖父和父亲。位置比较靠近,周围的陪葬陵众多,由于地基比较高,所有从视觉上看更加宏伟。
在此工作已经十一年的导游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在这里体验骆驼骑行的游客。骆驼的主人来自内蒙,由于路途遥远,今年冬天他们不计划回内蒙了。
这里天似穹庐,巍巍贺兰山下看不到“风吹草地见牛羊”,充斥视野的只有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黄土陵台。远处的那么清晰,却让人有一种不敢靠近的遥远,而远处的就像是历史,敦厚宏大却又模糊。站在陵园高地上,将这片天空下古今人类的创造尽收眼底,却又在回首之间感觉到,今人留下的痕迹只能让这抔黄土更显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