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离别与怀念是什么滋味?被爱的一方或许会存在伤感离愁,可留给爱的一方不仅有如此,还有太多的絮絮叨叨。这种絮叨是比思念更缠绵悱恻的载体,因为只有这样,后者能找到存在内心的慰藉。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写在烟花三月,给人感觉是诗意漫漫。故人虽已送别,但黄鹤楼依旧在。就如李白曾写过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物是人非,不过李白写的意境是无法比拟的。
说到月下离别或怀念的诗词,我总会想起晏几道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里的月亮似乎成为两人离别时的见证,而现在明月犹在,旧人两地,却只能以月怀念了。月如此,楼也如此,江水如是。
说到江水离别,我还是会想起李白的别离作品。无论是“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是“万里送行舟”。似乎悠长的江水能够给离别的人更为道不尽的惆怅,毕竟山之长水之远,人却不知道何处寻。
难怪,北宋诗人吕本中会哀叹一句“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哪怕人在四处漂泊,可这江水、江边的楼、楼上高悬的月,却始终在原地,甚至月亮常照故人常照己。这种孤寂,没经历过是真的很难体会到的。
本以为诗人只是感叹物是人非,但内心不安的躁动却让他不得不再絮叨几句。他一边觉得这人不像那江楼月一直在,却又觉得这人又像那江楼月一样。
江水依在,却是苍茫一片,阻隔的是两地的联系;高楼虽在,却也是望断天涯;月亮常在,却少不了阴晴圆缺。月是从古至今最有话题性的事物,苏轼著名的词就说“明月几时有”,毕竟月亮也有“缺月挂疏桐”、“晓风残月”的时候。
如此,吕本中那首《采桑子》的下阕如民歌般的再次“絮叨”一句:“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希望人们能像“江楼月”般,没有离别只有相随,没有遗憾只有圆满;可他又希望人们不要像“江楼月”般,因为月圆太少,月缺太多,没有团圆只有恨意和哀愁。诗人不是在纠结或絮叨,而是面对别离怀念之情时,有些不知所措了。
如果换一种说法,那就是诗人内心想的是“如果我当时那样,或许不会有今天的离别,更不会有今天的思念”。
关注“南窗问秋”,一起追梦古诗词
女侠词传:词有稼轩风,豪气不输易安,当为一代女侠
清明是春游最佳时节,要抓住仲春的尾巴
郑思肖笔下的兰和菊,是他一生的写照
- 上一篇:红楼梦:秦可卿为何不避嫌与贾宝玉如此亲密?皆是为了一个人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