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睡到闹钟醒的匠游菌再一次冒着酷暑出发啦!这一次,去避暑胜地——南宝山!
匠游菌和小伙伴走的路线是从成都出发上温邛高速,到邛崃,出邛崃西门,过西河大桥,沿天台山西线行不远,就到达 本次旅行第一站——白鹤山
到达白鹤山匠游菌就与小伙伴直奔鹤林寺,因为朋友说他去年来许过愿,现在是过来还愿的。
鹤林禅院,又名鹤林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白鹤寺。位于邛崃市白鹤乡境内白鹤山麓,占地面积14亩,是川西有名的佛教丛林和游览胜地。
南宋绍定元年(公元228年)维修时,魏了翁题匾曰:“鹤林禅院”。清代为鹤林寺。
鹤林寺现存建筑连同山门、通道、二门、前殿和后殿,共五重五进,中轴线左侧另有僧房一院。
大雄宝殿系明代重建,殿内有泥塑释迦牟尼本身及化身像三尊。其余殿堂塑有观音、弥勒、韦驮、天王等。
寺内大雄宝殿后面是临邛八景之一的“书台桂影”,为纪念宋代常安民所修建的读书台。读书台,为清雍正二年(1724)重建。
鹤林寺原第一道山门内左侧的四明楼已毁,1989年集资重建于大雄宝殿后左侧,登楼凭槛远眺,心旷神怡,邛崃古城和西南蜿蜒秀丽山水风光尽收眼底。
漏米洞的由来与一名刻苦读书的学子有关,传说陈系阆中城内"醋房街"大族,族中子弟多有考取功名者。一名陈姓学子为专心读书,寻到嘉陵江对面东山上一个洞窟。带上些日常用品便一人隐居洞中,朝日用功。有时粮米用尽却又逢天下大雨,家人不能过江送粮。该陈便忍饥挨饿。时间长了,后来被他发现在洞中有一漏米洞,每逢下雨天只要将碗放在洞口处,便会有米从洞中流出,数量不多,刚够一个食用。像是上天怜他勤奋刻苦,于是备受鼓舞,更加用功,终于一朝成名!
鹤林寺斋饭▲
午饭匠游菌和小伙伴在寺庙里吃的斋饭,之前就听说小伙伴说鹤林寺的豆花特别好吃,用山泉水做的豆花,又香又甜。斋饭根据配菜不同8-13元一人不等,匠游菌肯定选的是13元,毕竟好不容易来一次,怎么能亏待自己的胃呢!
出白鹤山,一直沿“文井江”前行,文井江边有很多漂亮的河滩,可以下车找一处阴凉和河滩玩水再前行。但匠游菌和小伙伴纷纷表示在车窗上看风景一样的(其实就是舍不得空调),于是下车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前行。
沿着文井江走,到了油榨镇,右转,18公里上山,看见这个羌族风格的山门就到达木梯羌寨了。
木梯羌寨是5.12地震后,省政府落实灾后重建精神,将汶川县龙溪乡垮坡村夕格组地震失地羌族群众迁移至邛崃南宝山实施一地安置。
以前夕格羌寨被誉为“天上的云朵”,是汶川文化传承最好的最古老羌族村落,新迁之南宝山的羌族村民在木梯羌寨中依然坚守古羌文化,作为羌族文化的坚守人与传承者,他们带来的珍贵古羌文化成为整个邛崃大地乃至四川的文化遗产。
在逛完木梯村寨后,匠游菌与小伙伴原本按计划驱车前往大川镇寻找住宿,但在村子里一位羌族姑娘前来邀请匠游菌与小伙伴到她家住宿,正好我们也累了,住宿环境也不错就干脆在此停下,打算明日一早再去大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