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10 17:17:31
阅读:

当你年华老去,故交零落,知己离世,一个人静静回味人生的时候,你会听什么样的曲子?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词,词牌叫做《贺新郎》,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作品,全文如下: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笔者有着这首词的昆曲唱腔,是名家蔡瑶铣用南曲、北曲两种唱法演唱。北曲苍凉激越,南曲缠绵悱恻,听起来都让人毛发倒竖,动容不已。

张元干不光是个词人,还是两宋之间的一位爱国者,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梁,秦桧当国时,张元干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这首《贺新郎》写于绍兴十二年,当时的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过去曾上疏反对议和,并请斩奸臣秦桧、孙近等以谢天下,遭秦桧等诬陷,贬新州监广州盐仓。当时,胡铨在福唐闻谪命,即由福唐出发,经福州时,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为胡铨送行。此事激怒了秦桧,张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狱,削除名籍。所以,张元干这首词,悲凉壮烈,是为知己送行的。

如今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的毛泽东遗物中,有一些珍贵的古诗词歌曲磁带,其中8盒磁带上均录有同一首词,录了12遍之多,可见毛泽东当年对它的重视和喜爱程度。这就是南宋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分别由蔡瑶铣、岳美缇、计镇华三位演唱家用南曲、北曲两种唱法演唱。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我们如今听到的《贺新郎》,末尾两句是举大白,听《金缕》”。但在毛主席的诗词磁带录制的12遍词中,而另有5遍这两句被改为“君且去,休回顾”。这说的意思是,革命已经成功,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同志你可以放心去了。这两句词,是毛主席为了董必武改的。

如果大家知道董必武的生平,就会对毛主席修改的这两句词感触更深了,董必武是清末的秀才,辛亥革命的志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一生经历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和董必武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当年,在浙江嘉兴南湖小舟中开会的那群热血青年,那群宣誓的年轻的同志,只剩下他们两位了。那一年,两个年轻人在一条船上相遇。那一年,他们一起走到最后的胜利。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1975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董必武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这一天,噩耗传到杭州,毛泽东听了非常难过,因为不能亲自去为老战友送行了,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也不说话,只是让工作人员把蔡瑶先演唱的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唱片放了整整1天。

一首《贺新郎》,为何如此令人念念不忘?

曾担任毛泽东医护人员的蓝桂英回忆: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去世,毛泽东一天不吃东西,也不说话,只是将《贺新郎》的录音反复听了一整天。他时而躺着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严肃悲痛,借这首词中的某些句子寄托自己对董必武和其他战友的怀念。

没过几天,他把词的最末两句改为“君且去,休回顾”,让录制组重录,说原来两句“举大白,听《金缕》”太伤感了。毛泽东对这首词的改动,实际上增加了别离的意味,将送朋友去外地变为生离死别,暗含着更深沉的留恋不舍之情。

如今,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当我们知交半零落的时候,听一听这首《贺新郎》,总有别样的滋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