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全唐诗》900卷,共收唐五代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然而,读完《全唐诗》的人并不多。相比之下,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人不在少数。
唐诗确实名不虚传,有不少名句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白居易老先生的《问刘十九》,就是我倍加推崇的唐诗之一: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试想,在一个天寒地冻,浓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雪的夜晚,在温暖的小屋里,两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围坐在小火炉旁边,把酒漫谈,是一个多么温馨而又惬意的场景。每当数九寒天,北风扬雪的时节,我就会想起“红泥小火炉”,虽然明白如话,但的确太传神了,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远非现在那些谁也看不懂的朦胧诗可比。
诗中营造的这种氛围就是“家”的感觉,就是“小确幸”。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
在童年,寒冬腊月的夜晚,北风卷着雪花敲打着简陋的门窗,我躺在乡村铺着毛毡的热炕上,有过这样的感觉。
10多年前,我在祁连山山下的河西走廊上班。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沙尘暴突然袭来,狂风怒号,而公寓的暖气房内却很温暖,几盆花枝叶翠绿,我也有了一种“红泥小火炉”式的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呢?此后我浏览了几十篇有关“幸福”的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得多了,反倒是糊涂了,只有“小确幸”一词影响深刻。
2013年前后,“小确幸”这个词在台湾十分火爆,不仅广泛出现在报刊上、广告牌上,甚至还有旅行社专门推出了“小确幸之旅”。
“负笈他乡,回家时间稀少而珍贵。当我抵达家门,总有个熟悉的等我的身影。爸爸的等待,是我甜而不腻的小确幸”。这是台湾《联合报》刊登的征文《我的小确幸》中的一篇。
然而,“小确幸”一词并非产生于台湾,而源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其中一篇名为《小确幸》,是指“微小而确切的幸福”。
“小确幸”在台湾流行,来自于台湾国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50年庆典上播放的一个小短片。全片4分14秒,其中意外小财、享用美食、家人团聚、睡到自然醒等10件事情,被列为10大“小确幸”。
短片的最后一句话可谓是画龙点睛:“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是怎样看待你拥有”。这段话打动了不少台湾人,很多人聊天、发短信和上网引用,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流年似水,人生如梦,短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人这一辈子,要有志向,要努力,要奋斗,但不要狂妄,不要有太大的野心,尤其不要嗜财如命。衣食无忧就很不错了。应该珍惜“小确幸”,唐诗中“红泥小火炉”式的生活就很好哦。
前些年我认识的几个人,官居高位,学识能力都很不错,还比较低调,平易近人,但错就错在没有珍惜“小确幸” ,而是欲壑难填,在“糖衣炮弹” 面前败下阵来,近年来先后落马,身陷囹圄。可惜啊,人往往就是这样,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