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鸿门宴,很多人会觉得很惊讶,毕竟鸿门宴在现在看来可能代表着一种赤裸裸的阳谋,为什么还会有人去赴会呢?可是在历史上,有很多很有名的鸿门宴却留下很多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到底鸿门宴会不会成功呢?
说起历史上的那些鸿门宴,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刘邦,项羽,而这次的鸿门宴也是将双方的心机以及鸿门宴的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双方在斗智斗勇,而且对双方的勇气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极高,那究竟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鸿门宴有什么讲究呢?我们今天好好的探讨一下。
首先就是鸿门宴的目的,在很多人看来鸿门宴是一种挑衅,也是一种占据主动的进攻,如果你不来,那就说明你怂了,在外人看来你就输了一截,可是一旦你来了,那就生死全部落入敌人手中,可以说是在鸿门宴开始的时候双方已经开始较量上了,而鸿门宴势必是发生在两大势力之间的一个相互试探和斗争的过程中的,比如说刘邦和项羽,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双方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坦诚相见,既然我们谁也奈何不了谁,为什么不好好谈谈呢?只不过鸿门宴不像双方带兵打仗,也不像两方真正的战争,它更多是一种心理层次的较量,在这一点上,刘邦就完胜项羽,这也是他之后能够赢的主要原因,可见鸿门宴的重要性,他甚至是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关键节点,仅仅从这一顿饭,我们就能看出太多东西。
鸿门宴也分为三个阶段,赴宴之前,敷衍之中和赴宴之后,我们先说说赴宴之前,项羽邀请刘邦前来,那么双方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虽然不知道真实的想法, 但是根据经验我们还是能够猜测一下,如果刘邦不去,那就是认怂,势必影响自己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刘邦不管是势力还是各方的实力都远不如项羽,这一顿饭可以说他是非去不可,否则军心一动,日后想积攒起来就很难了,项羽这一招可以说是占据主动,直到赴宴之时,项羽都是胜刘邦一筹的。在小编看来,项羽的目的有三个,首先是告诉刘邦,我不怕你,你在我心里不值一提,这也是为了将这信号传递给更多的人,第二就是试探刘邦到底有几斤几量?如果你不敢来,那就是鼠辈,以项羽的个性自然是乘胜追击,不会给刘邦喘息的机会的,最后就是想告诉大家自己可以赢得光明正大,凭真正实力战胜刘邦。
那么为什么鸿门宴之后刘邦大获全胜呢?在赴宴之时究竟发生什么呢?这就要说到双方的心理较量了,前面可以看出,在鸿门宴之前,项羽是占据主动的,但刘邦来了之后,双方就势均力敌了,当然鸿门宴中最不值一提的就是佳肴了,吃饭是一个假象,双方之间的舞刀弄枪才是真相,甚至双方相互奉承也是在互相试探罢了,在当时的背景下,刘邦项羽的军事实力相差之大,刘邦却依旧不慌不乱并且坦然的吃饭,最后逃走足以说明他的心理素质之强,而项羽刚刚击败秦军主力,这时候请刘邦来鸿门宴,也有了一种炫耀的意思,意思是告诉刘邦,我这么强大,你最好还是投降吧,可以说在此时项羽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告诉了刘邦我现在可以阴险的杀掉你,也可以在之后光明正大的赢你,但是刘邦在这种赤裸裸的强势之下,并未垮掉,在赴宴之前他早有准备,策反项羽的叔叔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可见刘邦还是智勇双全的,他心里也是害怕的,但他知道如果不去,对自己将毫无好处,自己只有10万大军面对项羽的百万雄师,只有一搏才有取胜机会。
在鸿门宴之中,刘邦有后手再加上他的丝毫不惧,已经和项羽的心理交锋之中取得平手,而项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说是他的犹豫不决,范增的数次暗示都是极好的机会,可是项羽都没有下定决心,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项羽这样做也是为了顾全大局,内心骄傲不愿意当场下手,可是后来的惨败把这一份骄傲衬托的一文不值,而当时项羽叔叔的几次掩护更是让刘邦成功逃脱。
鸿门宴之后,一切就有了变化,刘邦彻底知道了项羽的底细,而项羽对刘邦却一概不通,这也是后来双方军事力量发生根本性扭转的原因。很多人对鸿门宴都小看了,觉得仅仅一顿饭没产生什么影响,但在历史的很多节点,它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鸿门宴之后,刘邦彻底明白了,项羽是可以战胜的,这样的信心让他之后和项羽作战,可以丝毫不惧项羽,而项羽刚愎自用犹豫不决的性格在之后数次战斗中发挥作用,也导致了最后乌江边上的自杀。
那么这次鸿门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历史一定要学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分析,比如说项羽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刚刚大败秦军主力,意气风发,率领百万大军,此时遇见仅仅10万人的刘邦,难免有些傲气,他可能仅仅想通过鸿门宴来炫耀一下自己的实力来将刘邦胆子吓破,所以鸿门宴杀刘邦不过是第二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炫耀,是为了示威。而我们在从刘邦的角度来看,他何尝不知道鸿门宴有多危险,但对于他来说不得不去,刘邦拥兵10万,和项羽能够对着干这就表明他并不是一个怕事的人,不去鸿门宴的刘邦,绝不是现在的刘邦。
鸿门宴顾名思义是一个陷阱,但是很多历史事件都有它的两面性,并不完完全全是被动的,刘邦的聪明机智以及他的果断让他在之后迅速取得上风,可以说项羽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