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的播出可谓是引爆了全网。剧中令笔者很受感动的一点在于剧组对盛唐的高度还原,拍摄过程中对于历史细节的考究,像诸如长安坊市的安排,女性的妆容,会面时的叉手礼,士兵的铠甲与那下了弦的反曲弓等无不显示着剧组制作该剧时的认真和用心良苦。
当然,提起剧中对于历史的高度还原,《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也是功不可没,因为马伯庸除精于文笔外,还扎实的掌握大量史料,并能够将这些真实的史料运用在写作中,将其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这一点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李泌(剧中作李必)角色的塑造。
图1 《长安十二时辰》剧中李必 演员_易烊千玺
- 剧中的李泌并非虚构,而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长安十二时辰》的时间设定为天宝三载(即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自己功业大,效法尧舜,改年为载,故称天宝三载),这时候的李泌才二十二岁,不管是在剧中还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此时的他确实已是少年名士,显于皇室贵勋之中。
李泌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即公元722年),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六世孙,需要注意的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亦是八柱国之一,由此可见,李泌出身门第之高。也正因此,《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开始,由易烊千玺饰演的李泌便说自己姓李却不是唐朝宗室的李氏,而是前朝隋李(疑剧本有误,隋李似不当),六世高门望族。
李泌天赋很高,史载他“少聪慧,七岁知为文”。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唐玄宗知道了这位“神童”并且召见了他。李泌进宫后,正逢唐玄宗与燕国公张说在下围棋,唐玄宗便让张说试一下李泌的才能。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告诉李泌“方是棋盘,圆为棋子,动乃活棋,静则死棋”,让李泌谈谈理解。但是令张说吃惊的是,李泌稍一思索便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这个回答让张说急忙祝贺唐玄宗得一奇童,唐玄宗也很高兴,夸李泌“是子精神,要大于身”,还专门下令赐给李泌家束帛,让其家中好生培育。
图2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泌出场便手执拂尘,身着青色道袍,头戴上清芙蓉冠,妥妥的一幅道士打扮,而这,也确实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李泌因自小聪明,稍微长大些后便很是博学,当一般的知识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后,他便开始研究起了《易经》,追求道家神仙之术。即《新唐书》所载的“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过了几年后,唐玄宗将隐居学道的李泌再次召进宫,令其讲解《老子》,这次讲经让唐玄宗很是满意,李泌由此待诏翰林,供奉太子东宫,与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唐肃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这,也是电视剧中李泌说自己曾随法师修道近十年,常与圣人共辩道法深意的渊源之所在。
如果仅止于少年名士、翰林待诏的身份,李泌年少时“以王佐自负”的抱负恐究其一生也难以实现,他的一生也难以称之为波澜壮阔了。所以,让李泌真正青史留名,用浓厚的笔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卷中留下重重一笔的则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的另一番经历。
图3 安史之乱
- 李泌为肃宗策划平叛方略。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泌并不在长安。他早在此之前便因写诗讥讽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而被朝廷送往南方安置,到了南方后,李泌则干脆“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避难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早在为太子时便与李泌交好,此时虽即帝位,却恰逢多事之秋,局势危急,于是,刚即位没多久的唐肃宗便立马派人寻访李泌。而此时的李泌则在听闻安史叛军攻破长安,太子即位于灵武后,便立马“自嵩、颍间冒难奔赴行在,至彭原郡谒见”
见到了李泌的肃宗很是高兴,而李泌则趁机向肃宗“陈古今成败之机”,为肃宗策划平叛方略。李泌的全盘谋略很合唐肃宗的心意,但当唐肃宗想赐给他高官厚爵时,李泌却屡屡不肯,表示自己只“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而已。虽然李泌没有接受官位,但此时的他却手握重权,《旧唐书》载,此时的李泌“俾掌枢务,至于四言文状、将相迁除,(上)皆与泌参议,权逾宰相”。他为肃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攻略筹划,肃宗则统统接受,使得官军屡战屡胜,天下的局势明朗了起来。然而,肃宗急功近利,迫切的想收复长安,没有接纳李泌消耗叛军令其自灭的长远之计,使得河北叛军没有得到完全肃清。
图4 李亨(711年—762年),即唐肃宗
除了在平叛上通盘筹划外,李泌在这段时间还两次规劝肃宗,保护了太子李豫(唐代宗),阻止了肃宗对李林甫掘冢焚骨的打算。
在肃宗为太子时,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屡次陷害肃宗,这点在《长安十二时辰》剧中也有所体现,只不过李林甫的名字换成了林九郎。所以等到肃宗即位后,便想掘冢焚骨于李林甫,其他的大臣都知道此事的缘由,所以不敢冒险进言,只有李泌站了出来,告诉肃宗“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即肃宗若是如此记仇,则天下人会觉着皇帝没有人君之量,甚至叛军也不敢投降。肃宗很生气,责问李泌,说“往事卿忘之乎?”,而面对不悦的肃宗,李泌则缓缓的说:“臣念不在此。”。
原来,李泌担心的是,太上皇唐玄宗在位五十年,年高多病,且现今还在川蜀,恐水土不服,若新皇气量狭小,恐怕唐玄宗会因过往而惭愧不乐,甚至崩逝,这不是人君该做的事情。而唐肃宗听闻此言,瞬间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图5 李泌出山图
- 为国献策,晚年病逝于任上
等到平叛大局已定后,李泌受到了朝中崔圆、李辅国的猜忌,为了避祸,李泌主动离开朝廷,隐于衡山,肃宗无奈,只得赐李泌三品俸禄,下令为他修治庐舍。后来玄宗、肃宗相继崩逝,新皇唐代宗感激李泌当年的保护之恩,立马将其召回中央,在长安光福里赐府邸,李泌无妻,代宗又专门为他娶妻。然而,前后两位宰相元载和常衮都非常忌惮李泌,于是他们便想方设法地将李泌两次调至了地方。李泌正式拜相,始于代宗之子德宗年间,他运用道家智慧,帮助德宗稳定了局势,调和了各方矛盾,使得唐祚不斩,国家元气有所恢复。
贞元五年,唐之四朝老臣李泌病逝于任上,德宗甚哀,赠太子太傅。李泌的一生起起浮浮,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虽多次位居高位,却不迷恋权力,有着名士的气节。侍奉四代君王,多次于危难之中力挽狂澜,实现了年少时的王佐之志,真可谓是神仙人物。完全配得上《新唐书》中“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的赞语。
关注头条号“侯叔说历史”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