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词作的巅峰时期,苏轼便是此间的佼佼者,留给我们太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当我们登高远望时会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生活里遇上不如意的事,也常用苏轼的诗句来安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逢佳节思念亲人时,也不禁望月长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平平仄仄,点点滴滴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有人曾说苏轼的诗可以一分为三,三分之一赋于酒后,三分之一吟于月下,还有三分之一写于舟中。提到酒,便会想起那句“诗酒趁年华”;谈到月,便会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为何说剩下的三分之一写于“舟”上呢?且听情书君细细道来。
古代的交通不太便利,陆路多行马车,水路只有小船只。“舟”在古代文人笔下赋予了灵性,“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时的“舟”是轻快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时的“舟”多了几分惆怅之感。今天情书君要和大家分享的一首苏轼的小诗,诗人将“舟”写活了,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情书解词:
这首《临江仙》堪称苏轼传世佳作,当时的他仕途不顺,被贬去黄州,有一天夜晚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聊天,这首小诗便是酒后挥笔写下的。
首句写明了喝酒的地方和时间以及醉酒的状态,“醒复醉”这三个字能看出苏轼既是豪放爽快之人,同时此刻喝酒的气氛正浓。如果没心事,和几个朋友聚会喝酒,微醺便是最好的状态,苏轼为何会要买醉呢?而且是醉醒了之后继续喝。被贬黄州,心有不甘,也无奈,只得寄情于酒中,希望能一醉解千愁。这三个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归来仿佛已三更”,“仿佛”二字用的更为巧妙,我们都知道酒醉之人,迷迷糊糊,苏轼醉得忘了时辰,进一步点明了酒醉的程度,为后面的诗句作铺垫。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家里的孩童门早已入睡,鼾声如雷,敲门都没人听到。这句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更显得三更时分,只听得到孩童的鼾声,四周寂静凄凉。一个酒鬼,喝醉了回到家门前,敲门无人应答,出门也不带钥匙,换作其他人可能就要翻墙或者撞门而入了。而苏轼却没有,自己拄着拐杖,信步江边,听听江水澎湃的声音。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时此刻,孤身一人,拄杖江边,望着滔滔江水,不由感慨。都说诗人是感性的,那是因为情之所至,到了伤心处。苏轼感慨自己的际遇,曾得到过也失去过,世间的名利如何取舍,怎样才能做到抛诸脑后,不问浮沉?此时的苏轼,经历了起落悲欢,已经参透了人生,不再为名利所困所扰。他多希望夜阑风清,不再起波澜,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接上一句所期盼的风平浪静,自己乘一叶小舟,随波飘荡,不再过问尘世的喧嚣,江海之中度过余生。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也是一种看透世事沧桑的感慨。后世多少人羡慕苏轼诗句中描绘的这种生活,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
此时喝醉酒的苏轼道出了心里话,此刻他并非身在舟中,而是自己的臆想,在笔间勾勒出了这样一幅怡人的画面,让人向往。这便是苏轼诗词最大的魅力,读之总能引起共鸣。一叶“心舟”总归要寻找栖息的地方,而苏轼却甘愿余生漂泊,诗中写出了对俗世的无奈与心酸。
情书不才,也曾写过两首小诗,和诸位一同分享。
《轻舟》其一
诗/微情书
寒烟碧水影横斜,漂泊江湖未近家。
世事浮沉随浪去,轻舟一叶向天涯。
毕业多年,工作在外,很少回家,一日出游泛舟湖上,不由感叹,涂鸦几句,以慰寂寥。远处山如眉黛,水影横斜,波光粼粼,风景虽好,可惜离家太远,在外漂泊奔波,世事无常,纷扰不断,真想将俗事放一边,随波飘荡,乘一叶扁舟流浪天涯。
《轻舟》其二
诗/微情书
碧水轻舟一老翁,披蓑戴笠自从容。
逢人莫问渔多少,半钓闲云半钓风。
一日信步江边,见一老翁垂钓舟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面带笑容。看得出老者心态极好,不畏风雨严寒,也不管钓到多少,有多少收获,享受的是此中的乐趣。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矣,能超然于世外,这份潇洒,难能可贵。
结语:
常把闲愁对酒浇,日观山色暮听潮。停舟不问江湖事,夜半归来唱采谣。情书君最向往的生活,也正是苏轼笔下的这份潇洒与从容。苏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除了他的人格魅力,更多的是他对生活的领悟。他将所见,所感绘于诗中,写于笔下,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