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诗词赏析 > 以范晔的悲惨人生入手,浅析《后汉书》的创作高度

以范晔的悲惨人生入手,浅析《后汉书》的创作高度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1-27 06:24:34
阅读:

范晔出生在晋宋之际的南阳范氏家族,其曾祖父范汪、祖父范宁、父亲范泰等都与晋宋之际的重大政治事件即桓温桓玄之变、刘裕代晋等有关,这是范晔进入仕途的政治资本。尤其是范泰与刘裕关系很好,刘裕代晋建宋之后,范氏家族成员也得到重用,有的甚至执掌机要。范晔《后汉书》的撰写是在范晔被贬为宣城太守时,自认为不得志,删诸家《后汉书》为一家之言创作而成。

它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合众家之长而超越众家,到唐代,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得以流传下来外,其余都已散佚,由此可见《后汉书》成就斐然。的确,它体大思精,创新良多。所创《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等传,为后来诸史之典范,莫能刊削。所写诸序与论赞,继承了《国语》《左传》《战国策》一语褒贬的风格。所写纪传,文辞高妙华丽,含蓄凝练,笔势纵放,人物刻画逼真,加以其中收录了大量政论、辞赋,使之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它评判是非,表彰刚正,贬斥奸恶而嘲笑昏庸,细致刻画人物,文采飞扬,笔锋犀利,汪洋恣肆,确如范晔自称"天下之奇作",诸如"诚跨众氏""博采众书""颇有奇工"等赞誉也实不为过。

以范晔的悲惨人生入手,浅析《后汉书》的创作高度

后汉书

一、《后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重天人之际;而《后汉书》崇仁义,奖守节,独美杀身成仁,专叙士人的忠烈耿介性情,史书撰写者的眼光逐步下移,逐步由神性化到官方化,再到人性化。太史公把项羽、刘邦两个人的性格特别用力描摹。对于孔子同伯夷、叔齐特别给予地位;于《游侠》、《刺客》二列传中的文章,也写得最生动有力,这都是很强烈的个人本位思想。这种强烈的个人本位思想,是司马迁骨子里的英雄崇拜情结,或者是他遭遇李陵之祸的个体生命感怀。饱含着这样的情感,来叙说传记人物,则有时不免带来人物的单一化、静态化、道德化和偶像化。

司马迁写人,似乎往往在他的童年、少年时性格就已经定向。这一点,到了《后汉书》中完全不同。《后汉书》中有意打破了这种童年、少年时期便确定传主命运走向的僵硬模式,体现了它摹写人物性格方面的发展性和流动性。范晔对"人"普泛的观照,体现最明显的,是他褪去笼罩在帝王头上的光环,还其普通人的面目。其经典性的传主形象,以开国君王刘秀及汉末枭雄董卓、公孙瓒诸人最为鲜明。正如《光武帝纪》开篇说:

(世祖)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这位躬耕自守的读书人,虽然像刘备一样,沾有高祖刘邦的血脉,但除了有点"隆准、日角"的特殊形貌外,实在没有什么可值得称道的。谁也看不出这位孤儿日后有任何发达的迹象,更不用说飞升做真龙天子的可能了。怪不得他的哥哥刘伯升经常讥笑他,把他比作刘邦的哥哥刘仲。这一点,连刘秀本人自己也是承认的。可历史偏偏最爱开玩笑,谁又会想到正是这位为兄长看不起的"只知稼穑"的窝囊汉,日后却成了真命天子。然而,这正是范晔的笔法,他要展现的也正是这位真命天子少无大志的普通人形象,而非笼罩在神性光环的形象。

以范晔的悲惨人生入手,浅析《后汉书》的创作高度

刘秀画像

同样作为青春美梦的少年,刘邦咸阳"纵观"秦始皇,有"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的嗟羡之声;项羽观秦始皇东游会稽,有"彼可取而代之"的叱咤之音。与雄心壮志的刘邦、项羽相比,刘秀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后汉书·皇后纪》云: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

相较而言,刘秀志向又何其之小?其儿女情长,与一般凡夫俗子又何尝有异?很难想象,这样的志向,这般的满足,这样的青年,竟然会打出一片江山来。这恐怕在刘秀娶着阴丽华,幻想着做执金吾的时候,是断然想不到的。但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是褪去神秘面纱的"人"。在范晔笔下,我们终于第一次看到了:伟大开国帝王原来也是从凡夫俗子逐渐成长起来的。

二、仕途不顺后的思考促成了史书的修撰

《后汉书》之所以在史学界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作者范晔生前所受到的磨难密不可分。元嘉七年(430年) ,范晔丁忧服终之后的第一个职位是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檀道济是在平定谢晦之后加封征南大将军,范晔此时是没有军功的。元嘉八年(431年) 檀道济北伐,范晔却"惮行,辞以脚疾"。作为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官,范晔也许是因为不想去打仗便找了"脚疾"的理由,这也与范晔打算执掌机要的"政始有向"不合。但是文帝不许,也许是宋文帝想让范晔有军功以方便以后的升迁利用,但此时的范晔感觉可能是"政不可解"。元嘉九年(432年) 大军返回之后,因立有战功,范晔便升为司徒从事中郎,后又迁为尚书吏部郎

以范晔的悲惨人生入手,浅析《后汉书》的创作高度

刘宋版图

后来彭城王刘义康掌权,范晔因触怒刘义康而被贬为宣城太事件,此事对范晔的刺激很大。此时的范晔有文才又立有军功,刚得到自己施展抱负的平台,激情瞬间就被掌权者的一盆冷水给浇灭,被贬出庙堂对于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是极其残酷的,但这次仕途不顺也给范晔充足思考的时间,让他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政不可解"的原因,把他的思考都在自己编纂的《后汉书》中体现出来。

范晔做宣城太守,淡出刘宋政治权利核心,对他在宣城记载的史料很少,最著名的事迹是撰写《后汉书》。仕途不顺是范晔撰写《后汉书》的直接原因,"既造《后汉》,转得统绪",也是在撰写《后汉书》的过程中,经过研读其他诸家后汉史书、思考自己经历,政治上的事情都找到头绪,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又是大幸之事,如果范晔仕途顺利,我们就看不到《后汉书》这部不朽之作了。

三、对范晔悲剧人生的思考

元嘉九年(445年),刘宋王朝内部权力的斗争将范晔卷入了其中,范晔被坐实"谋反",成为了皇族矛盾、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上刑场时,范晔可惜的是自己的好头颅,叹息从此人间空谷绝响,不能再读到由他头颅指示发出的鬼斧神工的妙笔,听不到他指点江山的妙语了。宋文帝是他的知音,范晔生前,文帝一再包容他,直到杀掉范晔后,也没有忘却他智识满满的头颅。范晔死后,文帝却做了一件大好事,即派人去取范晔的《后汉书》并加以保护。

以范晔的悲惨人生入手,浅析《后汉书》的创作高度

范晔

范晔的悲剧起于自身,如果不是他狂狷不羁,恃才生骄,本可安享清贵,恣情任性一生。其兄认为他近利,终破我家;文帝认为他意难厌满;出卖他的徐湛之认为他"倾动险忌,富贵情深"。不可否认,范晔为人确实乖张,因才华横溢,快意了自己,却对上司有失尊重,也缺乏宽容。也许是从小贵族般的成长环境,促成了他的狂放不羁与乖张,使他那颗高傲的头,不肯低下俯就文帝。空有满腹才华,却不懂君王恩威,终究不能自保。


参考文献:

《后汉书》

《晋书》

《宋书》

《南史》

《后汉书考索》

《援鹑堂笔记》

李振宏.论史家的主体意识[J].历史研究,198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