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在成都定居过一段时日游览武侯祠的时候有感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出师未捷就道然长逝,便写下了《蜀相》一诗来怀念诸葛亮。
忠臣谋士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神一样的地位。他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情练达,洞察世事。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一个官吏之家。在诸葛亮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诸葛亮8岁的时候,父亲又撒手人寰,诸葛亮成为了一个孤儿。
诸葛亮平时喜欢读《梁父吟》,常常得自己跟管仲和乐毅相比。虽然诸葛亮当时只有16岁,他的才华却已经名满天下,大家叫他“卧龙先生”。
后来,襄阳的有名之士黄承彦对诸葛亮说:“听说你要选妻子,我家里有个女子,虽然她其貌不扬,头发黄,皮肤黑,但是才华与你不相上下,你愿意吗?”诸葛亮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肤浅之人,当即点头表示同意。他的妻子就是黄月英。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争不断,混乱的年代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才华名满天下,许多有望之士来请他下山他都不同意。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终于下山帮助刘备成就一番事业,也因此书写了一段人间的佳话,流传开来。
《隆中对》便是诸葛亮第一次与刘备见面的谈话内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式,提出了先取荆州,再打益州,成三足鼎立之势,再取中原的策略。刘备被诸葛亮的独到见解所征服。诸葛亮不仅是刘备的肱股之臣,而且也是刘备唯一信任的心腹之臣。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就急招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10倍,必定能安顿国家,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助,你就辅佐他,如果刘禅是个不可扶持的人,你就取代他,继承蜀国的大业。”诸葛亮听后泪流满面,说:“我要是不尽肱股之臣的力量,不忠蜀国,我将不得好死。”刘备看着刘禅认诸葛亮为父亲,然后撒手人寰。
诸葛亮带领蜀国南征北战,几次出师中原,但是最后还是抱憾而终。
《后出师表》疑团
历史记戟,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祁山之前,向刘禅呈递了《前出师表》,第二年,再次出师祁山的时候,诸葛亮又向刘禅呈递了《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后出师表》中最为著名的一句。
但是,如果你翻阅古籍,你就会发现,古书上记载《后出师表》的地方寥寥无几。看到这个现象,有的人就禁不住产生了疑问诸葛亮真的写过《后出师表》吗?
有许多人认为诸葛亮并没有写过《后出师表》,他们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后出师表》的立意与《前出师表》的立意截然不同。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信誓旦旦,对北伐充满了信心,有语言为证:“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而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则语气沮丧,斗志低迷,有语官为证:“然不伐贼,王业亦之;惟坐待之,孰与伐灵。”《后出师表》中诸葛亮不仅没有了往日的雄心,而且还自我贬低,这与诸葛亮的风格完全不合。
第二,诸葛亮北伐,第二次出师祁山的时候,并没有人反对,但是《后出师表》中却说:“议者谓之非,计”,这显然与当时的情况是不符合的。
第三,《后出师表》中提及的一些事情与事实不符,还有一些人名也被弄错了。例如,《后出师表》中说:“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而,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颌、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后出师表》是上表于建兴六年的十一月,而《蜀志》里则说赵云是在建兴七年死的,并且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颌、邓铜等人,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仅凭这一点,《后出师表》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第四,《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的文辞风格也迥然不同。《前出师表》此意恳切,风格豪迈;而《后出师表》有大量的意义雷同、词意庸陋的句子。两篇文章风格差距如此之大,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对于反对的观点,有许多学者不认可。他们认为《后出师表》确实是出自于诸葛亮之手。
历史距离我们已有一段距离了,我们无法知晓事实的真相,这个谜底还有待后人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