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诗经.小雅.鸿雁》
诗,是人的感受和记忆,写给灵魂的信。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优美的句子,系在一只只雁足上,从久远的边塞与湖泊飞来。翅膀有汉时的云朵镶边,有唐时的江水洗尘,有宋时的兰舟争渡,有明时的鼙鼓应和……
每一岁每一个秋天,当天青水阔,当霜冷云漠,当夜月凉,当遍野黄花蔓延,就有一封书信,随长空雁鸣而来。投递着古老而久远的记忆,触动着新鲜的离愁,启动着幽远的思绪。
鸿雁来宾,千年信使,从先秦的歌集起飞。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何必一定要说,这篇《鸿雁》是赞美王的政绩呢?《毛诗序》,“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
或者是流民的哀告祈怜?朱熹《诗集传》,“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
又或者,是王们施舍恩惠,而愚氓竟不知感恩,所以夫子自道?方玉润《诗经原始》,“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
这就是古老民族的一个古老的秋天。有人走向室外,日常劳作。看到万类霜天,听到长空雁鸣,忽感而作歌,解解乏敞敞襟,对着四野唱一唱。
像西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蒙古的长调,侗乡的大歌。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肃肃,鸟飞扇翅之音。之子,那人。征,远行。劬(qú)劳,辛苦勤劳。爰(yuán),语助词。矜(jīn)人:苦人。鳏(guān),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于垣,筑墙。堵,高墙。作,筑起。
鸿雁啊天空上,队队排成行。雁何往?人儿远行想家乡。一个人漂泊,哪里找个伴呢?
鸿雁啊天空上,队队排成行。雁何往?人儿劳作修高墙。可是我的家啊,在哪里呢?
没人活得容易。人生百代之羁旅,苦乐寻常。谁没体会过离别的滋味?谁没遇到过逆境?谁又不是一边揣着不容易一边赶路?
在风物肃杀的秋天,最易惹思。再性格繁华热闹的人,也容易不经意地静下来,想想平时没空想的事。
秋属金,金曰从革,在脏腑于肺,肺应五音于商,其声促而清。外感七情于悲,最易引吭高歌。
所以西北的戏曲多唢呐大锣,没事也要铿锵高亢。如秦腔,都不叫“唱”,叫“吼”,“吼秦腔”,把一腔沉郁顿挫,吼得震撼苍凉。高天厚地的千里长风,从陇东陇西呜咽而来。
人与天地之交感互通,自然不过。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古人下字,有时凝炼准确之极。比如,虎行山摇地动很有威风,所以叫“虎啸”;狼声彼此呼应旷野示警,所以叫“狼嚎”;鹤形体优雅飞于青天孤独超脱,所以叫“鹤唳”;猿猴灵动,其年老者尤通人性,声音又长,是为“猿啼”……
而雁南渡北归,总在人思乡时,伴随长河落木出没,簌簌潇潇。被视为情感与诗的信使,其鸣曰“哀”。
哀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一种离怀。但又不至于泛滥,往前一步就是伤惨的“怨”,太重;后退一步又是琐屑的“烦”,乏美感。
所以,“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此哲人,有慧根有体验有情商的人。能理解“我”,劬劳,心之深浅,懂的人就懂。
彼愚人,心智不成熟,不是粗糙干巴,就是腻腻搭搭不清不爽。“谓我宣骄”,还要以为我矫情或者一定是有所图呢。
粗糙干巴,是情感的麻木状态。腻腻搭搭,就是情绪过于缠绵失控,也是一种负能量漩涡。前者疏离冷漠。后者作茧自缚,蜘蛛丝一样。都让人不舒服,不愿接近。
诗经这一篇《鸿雁》,表达有分寸无废话,拿捏的音乐感节奏感强。是先秦的民谣,也可以用类似的现代语言,写成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