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为苏州西山之余脉,因周边地形脱离西山主体,成为独立的小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丘如蹲虎,以形名"。山高34.3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吴地记》载:"虎丘山绝岩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苏州虎丘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到苏州必游之地,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标志。景区现为、国家重点公园、全国文明单位,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
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虎丘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形成了宜人的绿岛小气候,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根据“三市三节”的历史,景区创新推出了春季的艺术花会,展现了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一大批名贵花卉的迷人风姿,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与花卉相映成趣的是民俗风情浓郁的金秋庙会,再现了山塘出会的盛况,展演了南北交融的民间艺术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如今,一年两会已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项目,是苏州的旅游热点。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遗产的重要虎丘内容,其类别多样,年代久远。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1961年,国务院将苏州云岩寺塔包括云岩寺其他建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塔(云岩寺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虽然站在塔内看不出有任何倾斜,但是如在塔内放一个球形物体时,可发现物体朝东北方向滚动。二山门为元代建筑,其结构尚承袭了宋代建筑的特色。脊桁为两段圆木相接而成,故俗称“断梁殿”。其门扉、连楹、屋顶瓦饰及部分斗拱虽经后世修补,但仍保持了元代风格。
双井桥位于虎丘剑池上,建于南宋,为单孔拱桥,桥面由块大青石板铺就,高悬剑池上方十数米处,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是虎丘著名的历史景观。塔影桥在山麓东南,横卧环山河上。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单孔拱桥,由青石构建。吴王阖闾墓葬据史载在虎丘,历史上曾多次在剑池下发现“墓道入口”。明正德年间苏州大旱,王鏊、唐伯虎等名士在干涸的剑池底发现三角形的洞口,入内只见“垒石数层若横板而已”,遂在剑池东侧崖壁上刻有两篇纪事。1955年和1994年,虎丘管理部门在疏浚剑池淤泥时,均发现“墓道入口”,所见情况与明代唐伯虎等人记载一致。虎丘山上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拥翠山庄依山势形成独特的台地园格局;山东坡的万景山庄,是当代园林艺术与盆景艺术完美结合展示的典范。
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 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为“天下第五泉”。
虎丘塔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经专家测量,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虎丘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断梁殿,也就是虎丘二山门。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重新修整虎丘山寺,新建有“断梁殿”之称的二山门。此山门粗看也就是普通的山门形式,但是在门内仰头一看,发现此山门的正梁是断开的,有明显的接缝。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建筑的正梁是最重要的,整个屋顶的负重都靠正梁,所以才把国家的重要人才称之为“栋梁之才”。但是这里却是断梁。断梁不同于无梁,如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其实是穹窿顶,似乎就是造石拱桥技术德尔移植。断梁则不然。细看断梁殿会发现从正梁之下生出二十四根“琵琶木”,把整个屋顶的重量分解到立柱和墙体上,构思极其巧妙。明摆着,这建筑师在显本事。这样的建筑全国只此一家,独一无二。这不能不叹息前人的敢想和巧思。
拥翠山庄,在墙拥翠山庄的二边刻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它是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这座建筑总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一亩多。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园格局,依山势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虎丘山非常著名的一块石头——试剑石。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 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把这么一块石头一劈为二,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
二仙亭: 这亭子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看这亭子的四周,您可看到它的雕刻非常精细、生动。在这亭子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我们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经济拮据。他洁斋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晚上梦见白衣人针其耳,毛病马上好了。臧逵善画,臧宁精刻,俩人发愿雕观音像,但不清楚具体的模样,有一天臧逵又梦见了白衣仙人,醒来连忙追忆,所绘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使人肃然起敬。时人看了无不称好,谓之应梦观音,传为佳话。
西溪环翠也是虎丘历史十景之一,原为唐高士甫里先生陆龟蒙祠堂,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甫里先生二十四世孙陆肇域即石成基,凭林起栋,仿甫里别墅八景而筑,旧有环翠阁、清风亭、桂子轩、斗鸭池、菊畦、竹堤诸景。至清咸丰年(1862)惨遭兵燹,景点几成废墟,沦为郊农菜畦,后来成为景区的花房,2004年经重新修复,正式对外开放,在原址重修环翠阁、清风亭、桂子轩、斗鸭池等景点,新增镜台云梦、篱门幽竹、聆音榭、垂花门、野山石景、循环水景诸胜。据《虎阜志》和《桐桥倚棹录》中有关虎丘花市的记载,构筑了“镜台云梦”古戏台,为今后花会民俗表演提供合适的场所,台前构筑由千吨野山石堆叠而成的假山群,与虎丘山系一脉相承,勾勒出一个花神广场,演绎一段虎丘花神的传说。利用如今山西侧竹林蔽日,曲径通幽的环境,恢复完善《吴都法乘》所载的“小竹林”景点,在竹间隙地造竹篱草舍数间,开挖埋没多年的古井“绿玉泉”,将竹林中的清涧迂回至环翠阁、斗鸭池等景点,同山后的云在茶香景区遥相呼应,重现了“林皋生众绿,西溪春欲来。野旷鸟声静,风和花意催”的历史胜境。
在这里,帝王文化,士大夫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自然交汇,浑然天成。虎丘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
- 上一篇: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解读
- 下一篇:花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