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一生可以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八个字来概括。

胡·适·
说起胡适先生,大家都知道他和文学泰斗鲁迅有矛盾。鲁迅属于激进派,而胡适性格比较温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是由于在北京师大女校长杨荫榆反对学生上街参加学生运动而采取高压手段事件看法上引起的,杨荫榆就是鲁迅笔下《记念刘和珍君》里面的反动女老师。鲁迅向来笔风强悍,虽然杨荫榆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且她曾为了学生只身一人到日本军营抗议。但在鲁迅笔下的胡荫榆给我们的却是这样一个蛮横无理的反动派。胡适先生就是在《爱国运动与求学》文章中为杨荫榆发声,认为她是可以被原谅的,毕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所以和鲁迅结下矛盾,鲁迅甚至说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鲁迅和胡适
胡适面对鲁迅的讽刺从来没有反驳过,首先他不是强硬派,所以很多情况下会遭人误解,其次他是一个智者,他对于国际上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他也是一个胸怀大爱的人,他为了给其他学者留出国位置,把自己的儿子留在国内。

再来说说胡适的学问吧,胡适从小就聪明,如果他不从政的话或许真的能做出学问,但是可惜他没有时间做学问,一生只写了半部书。他早年写的《文学改良刍议》被称为新文化檄文,如果他不从政他的文学必然在新文化史上璀璨发光。有人评价说,中国错过了胡适,错过了一个时代。

以下借用是一段他的墓志铭来缅怀这位革命先辈。“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异,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